淡水渡船頭燈杆異地保存 新北說明會4方案「這2處」列優先
![1951年設置的淡水渡船頭燈杆,現位於淡水渡船頭旁。記者劉懿萱/攝 1951年設置的淡水渡船頭燈杆,現位於淡水渡船頭旁。記者劉懿萱/攝](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12/realtime/31483739.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1951年設置的淡水渡船頭燈杆,現位於淡水渡船頭旁,與淡海輕軌藍海線第二期路線重疊,雖然有文史工作者盼原地保留,但新北文化局2023年公告登錄歷史建築,可異地保存。新北捷運局今召開說明會,會中提出4種再利用方案,經與會者討論,為顧及燈塔、漁港文化脈絡,遷至金色水岸公園或離岸堤成優先方案。
淡水渡船頭燈杆已有74年歷史,是1950年代作為船隻入港靠岸指標,1980年代因淡水沿岸造陸,讓淡水渡船頭燈杆轉移至陸地上。而後與淡海輕軌藍海線第二期路線重疊,雖然有地方文史工作者認為應原地保留,但2023年公告為登錄歷史建築,可依法異地保存。
新北捷運局今召開說明會,會中提案單位承熙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詹益榮說,燈杆現已失去導燈功能,又位於觀光老街狹窄通道,難以發揮文資價值,因此再利用原則,需包含再現導燈軸線、延續河岸觀覽地標,並提出4種再利用方案,其一遷移至金色黃金水岸河濱公園、其二至金色黃金水岸離岸堤、其三至觀潮廣場,最後則是淡水海關碼頭園區。
詹益榮強調,未來燈杆經修復後,也會打燈及面向海洋亮燈,恢復導燈意象,而遷移至金色水岸河濱公園及離岸堤,有其漁港文化脈絡,兩項是優先方案。
淡水民安里長鄭英和認為,燈杆應回歸燈塔指引功能,贊成金色水岸河濱公園及離岸堤優先方案;議員蔡錦賢團隊也贊同2項方案,並建議將燈杆遷至金色水岸離岸堤,視野好且施工較方便。
議員鄭宇恩指出,考量燈杆文化脈絡,金色水岸周邊的方案為優先考量,但整體涉及河岸景觀、漁作通行、店家營運考量,捷運局需積極與地方溝通並取得共識。另外,過去高灘處曾有過離岸堤景觀橋的規劃,曾引起地方不小反彈聲浪,且離岸堤沒有可及性,文資價值恐無法廣為人知,需要相關單位審慎規畫。
捷運局副局長王益翔說,優先方案涉及老街店家及殼牌倉庫,會持續拜訪店家及相關單位說明。王透露,燈桿遷移已具相當共識,捷運局會盡快將期中、期末報告送進文化局審議,屆時才會定案,預估6月前會提送報告書。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