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為防美再祭高額關稅…越南、柬埔寨出手!嚴打大陸商品「洗產地」輸往美國

美國貿易決策不穩!美元急貶讓各國央行既鬆口氣 又備感頭痛

軍方徵調宮廟存彈藥? 國防部:還要查證釐清

北市挖路施工違規惹民怨議員質疑罰不怕 籲提高規費、慣犯罰則

北市平均一年有6400件挖路案,但近年平均違規率仍有6%,議員更發現,新工處近5年13件挖路申請案中,違規次數高達67次,質疑規費、罰緩太低罰不怕,要求道管中心應檢討許可規費制度,對重覆累犯加重罰款。記者洪子凱/攝影
北市平均一年有6400件挖路案,但近年平均違規率仍有6%,議員更發現,新工處近5年13件挖路申請案中,違規次數高達67次,質疑規費、罰緩太低罰不怕,要求道管中心應檢討許可規費制度,對重覆累犯加重罰款。記者洪子凱/攝影

道路頻挖補惹民怨,北市平均一年有6400件挖路案,但近年平均違規率仍有6%,議員更發現,新工處近5年13件挖路申請案中,違規次數高達67次,質疑規費、罰緩太低罰不怕,要求道管中心應檢討許可規費制度,對重覆累犯加重罰款。工務局允諾,一個月時間研議精進作為,也會加強相關教育訓練

依「台北巿道路挖掘管理自治條例」規定,道路挖掘須事先向道管中心申請並繳納許可規費及修復費後始得領取許可證,每案許可基本規費只要800元,再按施工日期加計每日200元,根據道管中心資料2020-2024年累計約3.2萬件申請案,平均每年約6400件施工開挖道路。

議員汪志冰發現,施工單位若有違規行為,依法可裁處1萬至10萬元罰款,同時命補辦手續、限期改善或回復原狀,如不予處理,得按次處罰,但近5年來累計共1905違規案件,罰鍰約2850萬元,違規率仍達6%,並未降低,且市府新工處13件申請案竟違規67次,違規率高達515%,顯然罰不怕。

汪志冰說,違規樣態包含未通報各項施工資訊、未將施工過程上傳系統平台、未依核定施工時間施工、未確實執行交通維持計劃或交通管制措施及品質抽驗不符規定等,其中交通違規問題5年間增加近1.6倍,道路養護不周造成交通事故累計有317件,造成2人死亡及280人受傷,若未落實管制恐危及施工人員生命安全。

汪志冰說,道管中心應考慮提高規費並對累犯單位或廠商加重罰款,並辦理講習再教育課程,才能讓施工單位有所警惕以遵法規,道路施工攸關巿民生活至為重要,品質不容許打折,必須善盡把關之責。

新工處長林昆虎表示,13件施工案件屬於開口標合約,每一個標案裡面有好幾百個道路維護,加上每一年都會有新的包商,施工人員有所不同,會定期做教育訓練落實減少違規次數。

工務局長黃一平表示,近年來施工品質有提升,主要違規樣態行政作業上比較多,會透過教育訓練或現場監造、道管中心駐點人員有無提醒,會加強這部分教育訓練,若廠商做不到會做相關記點、扣罰,目前內控目標是不要超過2%,去年是1.8%,針對規費、慣犯加重罰緩,一個月內來研議相關精進作為。

教育訓練 汪志冰 罰款

延伸閱讀

綠議員赴監院告發蔣萬安 議員汪志冰質詢警局長:彈劾能成立?

基隆市生命典藏館明年完工 市府澄清沒有預購

蔣萬安拜內科企業獲肯定 藍議員憂被綠營惡意解讀

區桂芝遭約談挨批「警總復辟」 綠反嗆藍議員:蔣家最了解

相關新聞

方濟各逝世 蔣萬安不捨:最拚命、親民的教宗

英國天空新聞報導,梵蒂岡宣布,教宗方濟各逝世,享壽88歲。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也在臉書哀悼,提及稍早得知教宗方濟各安息主懷...

北市挖路施工違規惹民怨議員質疑罰不怕 籲提高規費、慣犯罰則

道路頻挖補惹民怨,北市平均一年有6400件挖路案,但近年平均違規率仍有6%,議員更發現,新工處近5年13件挖路申請案中,...

台南市長黃偉哲重申推行透明廉政公約防貪 保護官員不受外力干擾

台南市府政風處在今天下午市政會議中簡報執行成果,推行透明廉政公約已有2年多,經統計去年共接獲陳情檢舉993案、函送32案...

藍營號召26日上凱道 台東縣長饒慶鈴因公確定缺席

不滿台北地檢署偵辦不實連署案,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號召支持者26日上凱道,讓賴清德總統聽到人民聲音,部分藍營縣市長表達參加意...

委外預算達4億...工會憂影響工作 北市公園處說明:不影響權益

台北市議員吳世正今天議會質詢,提到公園路燈管理處委外預算不斷升高達到4億元,讓廠商穩賺,更影響到原有勞工權益。公燈處回應...

士林建案鷹架掉落 北市勞檢出爐:違3項最重恐罰90萬

昨天台大醫院院區工地發生鷹架倒塌,台北市士林區承德一處建案工地今天上午也發生鷹架掉落,北市勞動局今天立即前往勞檢,除要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