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經濟連年遭遇病害 工研院「一卡皮箱」成防治利器
![工研院在經濟部科技專案補助下,與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打造植物病害快篩行動箱,可直接「現採」老葉檢測,成為挑選健康草莓植株的最新利器。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在經濟部科技專案補助下,與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打造植物病害快篩行動箱,可直接「現採」老葉檢測,成為挑選健康草莓植株的最新利器。圖/工研院提供](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05/realtime/31443871.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苗栗縣大湖鄉是國內草莓最大產地,但受病害、天候等因素影響,農民得不斷補植或選用抗病害強的品種,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補助下,與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打造植物病害快篩行動箱,可直接「現採」老葉檢測,成為挑選健康草莓植株的最新利器。
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表示,草莓是台灣重要採果觀光產業,每年草莓季估計可帶來18億元產值,其中9成的生產面積位於苗栗縣,每年的種苗需求量高達2500萬株,但近年全球暖化,農作物病蟲害問題加劇,使草莓連年遭受炭疽病、萎凋病等病害侵襲,也影響育苗、產果及整體品質。
李士畦表示,草莓炭疽病有潛伏性,肉眼難以分辨,且帶有傳播能力,如果潛藏在種苗,種植後恐在田間傳染給其他健康草莓植株,造成農民嚴重損失,為協助農民守護健康草莓苗,工研院運用可攜式即時核酸檢測平台技術,開發出結合病原分離純化與核酸萃取的行動箱,可大幅提升檢測效率。
他說,相較過去草莓炭疽病檢測技術,酒精法需要10至14天、巢式PCR需1至2天才能得知檢測結果,且檢測地點必須在實驗室進行;快篩行動箱如同「一卡皮箱」,帶進草莓園可現地檢測,最快1小時就有檢測結果,快速辨識出病害植株,可大幅提升防治效率,且植物病害檢測試劑技術從過去需要低溫保存,現在創新技術突破可在常溫保存,增加農民使用方便性。
李士畦指出,透過快篩行動箱輔助,如檢測出草莓炭疽病,農民可立即精準施藥或移除感染株,避免病害擴散至其他健康植株,有效降低感染機率能高達七成,這項技術也能應用於小番茄的病害檢測,工研院未來還計畫拓展至其他作物與病害的檢測,盼創新技術助農民減少農藥使用、提升收益,也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