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景福宮街區拚活化吸客 民代憂「住商混合」成阻礙

桃園市前年起推動「舊城再生計畫」,目前已改善景福宮周邊人行道,預計今年第3季再完成更新周邊店家立面。但民代質疑改善著重硬體,若缺乏明確發展主軸、無法吸引青年進駐,活化恐成一場空。市府回應,針對閒置空間將透過補助租金吸引新產業進駐,並跨局處引進特色店家,盼吸引新客群來訪。
市府啟動舊城區改造計畫,景福宮人本街區是桃園首個示範街區,今年農曆年前完成第1階段改善,拓寬廟前中山路、廟後博愛路口民眾停等區、廟左右兩側店家人行空間。第2階段景福宮左右兩側店家建物則會整理立面,目前已將舊有招牌拆除,預計9月完工。
議員余信憲表示,雖目前人行道設置規畫良好,但下一階段的老城區活化恐將面臨困境,主因是缺乏明確發展主軸。他直言,商圈要成功發展須具備商業獨特性,老城區若續採住商混合模式,恐引發住戶對商店投訴,變成台北師大商圈或赤峰街翻版,導致活化計畫難以成功。
議員凌濤指出,針對舊城區商圈招商,市府應設定具體規畫與目標時程,建議閒置店面可考慮「包租代管」讓在地青年創業,有效活化商圈、帶動人潮回流;此外,計畫中的人行道與騎樓整平工程目前分散在各局處執行,恐造成重複施工,呼籲市府應設法統合,提升施作效率。
都發局長江南志表示,桃園舊城區本是商業區,雖無禁止市民居住,但當地居民應該本來就了解當地情況,與師大商圈或赤峰街不同。
經發局表示,配合舊城再生,已規畫2項活化方案,一是鎖定街區具歷史性建物且地點具指標性的空間,再轉租利用;二是針對原有街區閒置空間,透過補助租金或開辦費用,吸引產業進駐,市府也會與青年局、婦幼局等局處合作的青年或女性創業店主,引進新產業作為示範點。
都發局表示,市府已成立「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完成整體規畫,現優先完成景福宮周邊人本示範街道,後續會接續落實中正路、民權路、成功路、中山路、新民街、東溪綠園等人本街道環境改造,配合2026台灣設計展,形塑整體都市景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