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30歲陳女因病緊急手術裝人工肛門 3個月後竟重獲新生

30歲的陳女3個月前因憩室炎接受緊急手術,需要暫時裝置人工肛門,術後經歷3個多月的調養與適應,近日終於順利完成腸道重建手術,不再依賴人工肛門,重回正常生活。
陳女回想起當時發病的情況,那陣子腹部常常不舒服,直到有一天突然劇痛,才趕緊到衛福部桃園醫院急診。醫師告訴她需要緊急手術,而且要裝人工肛門時,她完全無法接受,覺得「天都塌下來了」。
部桃醫院醫療團隊先為她做好心理建設,說明裝人工肛門是治療過程的一環,並強調會讓她練習操作,順手後再出院。陳小姐最後同意接受並學習人工肛門裝置術,術後雖然面臨身體與心理的雙重挑戰,但在醫護團隊細心照護下,她也逐步學會如何適應這個嶄新的身體狀況。
3個月後,陳女覺得彷彿重獲新生,她感謝醫護人員的照顧,強調雖然這段時間很辛苦,但現在能夠回到正常生活,真的很幸福。
桃園醫院說明,腸造口俗稱人工肛門,一般因為腫瘤或者為了治療疾病導致而需要裝置人工肛門,腸造口就是將排便的出口由肛門改到腹壁上,腸造口又可分為永久性及暫時性,主要視疾病狀況而決定。門診不少病友面對要接受人工肛門,這樣的突如其來的衝擊無法接受 ,但面對疾病及疾病考量下,這個手術卻又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桃園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任致遠解釋,憩室炎(Diverticulitis)是大腸腸壁憩室發炎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常因腹部突然劇痛而就醫。憩室炎還可能伴隨噁心、腹瀉或便秘等症狀,甚至在發燒或便血時會出現嚴重併發症,處理憩室炎或相關的治療的過程,如果需要做腸造口手術,大多數的腸造口可以透過再次手術,關閉腸道的開口,將腸道放回腹腔內,回歸到由肛門排泄的狀態。
任致遠補充,一般來說,這類手術通常會在裝置人工肛門後約3個月進行,主要是讓腹腔內的沾黏程度減到最低,確保二次手術的安全與效果。一般來說,若需要關閉腸造口,通常會距離腸造口手術後約3個月再次手術,最主要考量就是要讓腹腔內沾黏的程度在最輕微的狀況下,才能再次接受腸造口關閉手術。
衛福部桃園醫院外科專科護理師董梅芳說,雖然患者因疾病影響必須暫時與人工肛門共存,但人工肛門不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可以正常上班及運動等,加上現在造口產品材質更新,選擇更多元化,也能提高病患日常生活的品質,不會因此造成生活上太多的不便。
桃園醫院外科病房護理長林念儀也強調,院內的護理師團隊對每一位有人工肛門的患者,都會安排專業的照護教學,從基本的清潔到裝卸的技巧,確保病患與家屬能夠完全掌握日常照護,減少返家後的焦慮與不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