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才能清完…石棉廢料成隱形殺手 蘇俊賓喊話中央正視危機

行政院會今討論728豪雨及丹娜絲颱風災後復原工作,會中指出中央將編列8億元專案預算協助清理災後的1.5萬噸石棉廢棄物。與會的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全台原預估有超過50萬噸石棉待處理,本次風災又產生1.5萬噸石棉,呼籲中央化被動為主動,編列預算並與各縣市政府合作,優先汰換位於環境敏感區的石棉建材,避免類似情況再發生。
蘇俊賓表示,石棉在1970至1980年代間曾廣泛應用於防火建材,纖維極為細小,對人體呼吸道及肺部健康造成高度風險,與肺癌等疾病關聯密切,早已被環境部公告為毒性化學物質,台灣自2006年起已全面禁用石棉,但早期建材至今仍殘留於環境之中。
蘇俊賓表示,根據環境部去年調查,原先全台預估約有52萬噸石棉待處理,其中桃園占約2.5萬噸。目前環境部每年編列約3億元經費補助地方調查及清理,以桃園為例,今年補助桃園清除處理的額度約205噸,以現有的預算規模和執行模式,需要超過100年才能處理完。
蘇俊賓表示,隨著極端氣候影響日益嚴峻,大型風災、水災恐將成為常態,建議中央應檢討現行做法,更積極清除石棉等有害廢棄物,尤其在低窪、沿海、迎風面及山坡地等相對環境敏感區域,石棉屋瓦風險更高,不應再依賴民眾主動通報申請清運,而應於平時即編列預算,與地方政府合作,鼓勵居民主動汰除石棉建材,特定區域甚至要強制汰除,並訂定災後的標準作業程序。
蘇俊賓也指出,此次風災造成多處屋舍嚴重毀損,現場各類營建廢棄物與石棉廢材混雜,災區民眾、志工、救災人員及廢棄物清運人員均暴露於極高風險之中,石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屬中長期性,可能潛伏3年、5年甚至10年以上。
他建議衛福部應於災後編列特別預算,針對目前生活或參與救災的相關人員,建立一套長期健康監測機制,持續追蹤健康狀況,並在出現異常時提供必要醫療支援,「這是第一次發生這麼大規模石棉廢棄物,不會是最後一次,我們必須正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