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施政體檢/中市宜居人口增 不少幼童外地生

台中市近年人口成長,今年二月逾286萬3千人,穩坐全國第二大城市,市長盧秀燕說,大多數城市煩惱人口減少,台中不減反增,表示對台中「宜居城市」有感。不過新生兒數下滑,11個行政區人口平均變老,如何提高生出率是首要課題。
台中市升格13年,人口數從約268萬成長到突破286萬,扣除疫情期間,年年是正成長前段班,尤其挾直轄市財力、生活機能、福利措施,磁吸效應造成周邊縣市人口流到台中。
民政局長吳世瑋指出,人口增長主要來自外來人口遷入,高居六都第一,以彰化、新北、南投遷入者最多;市府推動產業更新,引進台積電等大廠,也完成中捷綠線、東豐快等交通建設,加上近年各區區段徵收與開發,吸引年輕人就業、定居。
但攤開近5年新生兒數,台中從1萬9613人降到1萬6112人,仍難敵少子化,減少近1成8。吳世瑋表示,比起人口移入,台中自然人口出生率不算高,排在六都後段;但若以0到2歲占總人口比率,台中又上升到全國第二,說明不少年輕人可能會因高額生育津貼選擇在外縣市生小孩,領完再遷回台中、讓孩子成長,因此整體人口仍呈上升趨勢,落實盧秀燕「公托倍倍增」「平價托育」政見。
盧秀燕說,很多縣市煩惱人口減少,台中不減反增,包括北屯突破30萬人、南屯破18萬人、烏日破8萬人,沙鹿破10萬人,屢傳佳音。
為挽救生育率,台中市2022年起加碼生育津貼,從1萬元倍增至2萬元,去年也加碼擴大孕婦母血唐氏症篩檢補助,設籍中市未滿34歲的懷孕婦女可接受篩檢,最高補助2200元。另全市布建46處公托,加碼補助準公托家長每月1400元。
國民黨市議會黨團書記長李中指出,台中因傳統加工業沒落,曾低迷一段時間,後因台中科學園區開發引進電子高科技產業,重新帶來人口;市府產業發展、交通建設、教育政策陸續推動,不斷吸引人口遷入,未來也應繼續提升產業競爭力。
民進黨團總召王立任說,台灣整體「生不如死」,肯定台中還能逆勢成長,但市府對生育津貼反應較慢,2022年才從1萬增至2萬元,另應持續改善交通、治安,不要讓年輕人覺得住在台中「很危險」。
知名不孕症醫師李茂盛說,從醫近40年,首度沒看到龍年效應,龍年最大出生潮1976年有逾42萬名新生兒,若政府再不積極處理,未來5年內全國新生兒人數會掉到12.5萬人。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