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調控號誌 台南2交流道路廊好行

台南市區尖峰時段主要道路易塞,市府6年前導入智慧號誌系統,將更多綠燈時間分配給車流較大的幹道,去年在國道1號永康、仁德交流道周邊建置,昨公布實測通行時間減少超過15%,今年再擴大推動;議員說,有瓶頸路段是路型造成,也要持續改善。
交通局長王銘德解釋,智慧交通管理系統透過物聯網技術結合AI影像辨識,可自動監控路側設備狀態、指令下達與策略管理,藉由蒐集與分析交通流量數據自動調整紅綠燈號誌,例如在尖峰時段,縮短車流較少方向的綠燈秒數,提升整體通行效率。
交通局表示,2019年開始建置智慧號誌系統,截至目前智慧化管理路口累計194處,涵蓋南市最易壅塞的4大交流道路廊,包括國1安定、大灣、仁德、永康交流道周邊,根據實測結果,皆取得平均10%以上的旅行時間節省效益。
仁德、永康交流道路廊的智慧號誌系統是去年建置,導入先進的物聯網與影像辨識技術,能更精準地偵測,如永康區中正北路與永安路口、中正路口,仁德區中山路與文華路口等瓶頸路段的左轉流量,根據即時車流狀況調整綠燈秒數,且能動態調整左轉綠燈時間,避免左轉車輛數不足卻仍保留長秒數的問題,提升直行車流通行效率。
王銘德指出,系統實施後,仁德交流道路廊尖峰時段的幹道旅行時間可減少14%、永康交流道路廊則可減少15.4%,且智慧系統在道路壅塞時,還能自動發布壅塞改道建議,相關資訊也會同步更新至「南市即時交通資訊服務網」。
交通局表示,今年將在裕農路路廊建置智慧動態號誌,範圍西起東區富農街二段、東至仁德區中正路三段,總長約2.1公里,經費合計2500萬元,由中央補助約2千萬元。
市議員朱正軒認為,交通局以智慧方式來調控綠燈秒數是進步的方向,但有些瓶頸路段有路型錯位,導致直行車無法行走,或者常見左、右轉車流會回堵溢到直行車道上造成壅塞,路型改善例如偏心式左轉等都要持續進行。交通局回應,一直皆有評估改善或爭設路口設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