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行人死亡增? 交通局:強化步行空間與用路安全

本報「六都施政大體檢」系列近期針對台南道安問題探討,獲得許多民眾回響,台南市交通局稍早也回應,強調去年度交通事故30日內死亡人數降至277人,創近5年新低,降幅6.4%居六都第二,針對行人事故部分,會致力強化步行空間與用路安全。
南市府表示,台南市發展歷史悠久,舊市區道路普遍路幅狹窄,重劃區亦面臨空間壓力,都市交通高度依賴汽機車等運具,行人安全面臨多重挑戰,市府道安團隊自前年開始,透過9大行動計畫、21項執行策略及33項具體工作,強化安全用路環境,去年度工作成果也相當顯著。
交通局長王銘德說明,去年台南市30日內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277人,較前年減少19人,降幅6.4%,創近5年新低;30日內受傷人數亦減少962人,降幅1.6%,為近3年新低,然而,行人事故仍是重點關注對象,去年行人30日內死亡人數為33人,占整體事故約12%,其中65歲以上高齡行人占比高達84.8%,顯在人口高齡化結構下,高齡長者為首要防制對象之一。
交通局也分析,行人事故肇因以「未依標誌、標線、號誌或指揮穿越道路」最多,共計15件,反映用路觀念仍需加強;「穿越道路未注意來車」及「駕駛人未停讓行人」也是常見肇因,顯示駕駛與行人雙方的安全意識都需提升。
交通局表示,已爭取中央補助77件道路安全改善工程,總經費近15億元,持續推動行人專用時相、庇護島、標線型人行道、行穿線退縮、綠底行穿線等多項人本交通設施建置,逐步打造更完整的步行網絡,同步辦理人行道障礙物遷移、通學步道優化,致力消除步行空間斷點,提升安全與便利性。
此外,交通局去年積極結合社區、宮廟及醫療體系等,針對高齡行人及高風險族群強化交通安全教育,並辦理實例教學及互動演練,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執法面則針對「路口不停讓行人」、「非號誌化路口違規」、「人行道違停」等重點違規態樣持續加強取締,去年也增設27處科技執法設備,強化執法精準度與嚇阻力。
交通局強調,打造人本交通是長期性工作,除解決當前安全問題外,更須在都市規畫中持續預留足夠空間,推動人行道標配化及完善步行環境,從根本提升道路安全與友善程度,並結合地方需求與實際用路環境,精進各項防制措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