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卓榮泰拍板!公務機關全面禁用DeepSeek 研究機構須經報准

國道1號嚴重塞車!轎車自撞護欄 2人拋飛車外1人雙腿均斷

大S猝逝…疾管署緊急說明流感趨勢 估「2原因」春節後疫情升

高雄車站停車場告示牌不明顯 民眾抱怨站西路險象環生

台鐵高雄車站地下停車場入口位於站西路的內側車道,民代認為應提早在博愛路與九如路口之前就設立明顯的告示牌,讓車輛能夠提早分流。記者王勇超/攝影
台鐵高雄車站地下停車場入口位於站西路的內側車道,民代認為應提早在博愛路與九如路口之前就設立明顯的告示牌,讓車輛能夠提早分流。記者王勇超/攝影

台鐵高雄車站汽車停車場入口位於站西路的內側車道,今年1月24日開放使用後,民眾反映指引車輛前往停車場的告示牌距離停車場入口太近且不夠明顯,部分車輛看到後「鬼切」進入停車場,險象環生。民代建議,應提前設置告示牌讓車輛分流。交通局說,會請台鐵檢討是否在再增設牌面。

台鐵高雄車站南側地下停車場提供669席汽車和253席機車格位,汽車停車場入口在站西路,機車停車格入口在建國路的高雄站前廣場大廈旁。為配合高雄車站周邊道路運行,汽車須從站西路進停車場,從站東路離場。

民眾反映,從博愛路南下進入站西路後,在站西路與安寧街口,及距離停車場入口數十公尺遠的站西路與建國三路46巷口前,各設有1個藍底白字的引導牌面,提醒駕駛「往高雄車站停車場」請靠內側行駛,但這2個引導牌面不僅面積太小,裝設的高度又太低、會被機車騎士或前方的汽車擋住,距離入口處也太近。

高雄市民吳姓男子說,站西路的引導進入台鐵停車場的牌面「難以起到事先提醒的作用」,如果內側車道堵車時,或有不熟悉路況的車輛開在外側車道,為了進入停車場,會急忙往左側跨越2個車道,相當危險。

高雄市議員張博洋說,站西路是彎道,又有直行車流從重慶街匯入,如果到了站西路才用告示牌通知想要進停車場的車輛靠內行駛,「會造成更多不必要的車流交織」,應提前在博愛路與九如路口作車輛分流,在博愛路的南下直行車道就要設立明顯告示牌,告訴用路人前往停車場的車輛要靠內側車道行駛。

高市交通局說,台鐵高雄車站的停車場,由台鐵公司委外經營,屬民間停車場,依規定相關指示牌面,應由其自行設置;為加速停車場儘速完工啟用,高雄市政府交通局行政協助,使用鐵道局經費,在沿線設置19面指示牌面及6面資訊可變標誌(Changeable Message Sign)提供給用路人路況資訊,後續會再請台鐵依民眾意見,檢討是否再增設牌面。

台鐵高雄車站地下停車場入口位於站西路的內側車道,民眾認為指引車輛前往停車場的告示牌距離停車場入口太近,恐讓外側車道的車輛來不及切進內側車道。記者王勇超/攝影
台鐵高雄車站地下停車場入口位於站西路的內側車道,民眾認為指引車輛前往停車場的告示牌距離停車場入口太近,恐讓外側車道的車輛來不及切進內側車道。記者王勇超/攝影
民眾認為台鐵高雄車站地下停車場入口的指引牌面,設置位置距離停車場入口太近。記者王勇超/攝影
民眾認為台鐵高雄車站地下停車場入口的指引牌面,設置位置距離停車場入口太近。記者王勇超/攝影

停車場 台鐵 車道

延伸閱讀

高雄車站天棚騎單車 16歲少年煞不住撞7歲女童掛彩

高雄九如路1千公尺人行道優化翻新 串聯新高雄車站商圈

高雄車站天棚看夜景 遊客見「高雄綠之丘」5字看板:太醜了

高雄車站明年第1季招商 地下停車場春節前開放使用

相關新聞

春節年假台澎疏運逾11萬人 澎湖縣長陳光復感謝海空單位辛勞

今年春節連假台澎海空交通疏運,總座位高達11萬5400多人次,疏運順利圓滿。今天恢復上班,縣長陳光復分赴澎湖機場與港務公...

王船文化館啟用滿月 2月推縣民日免費入館

去年底開幕的屏東縣王船文化館,啟用滿月就創下20萬人次造訪紀錄,屏東縣政府為推廣在地文化資產,加碼推出「縣民日」,2月起...

屏東內埔年節抽獎連兩年中轎車 得主:做公益回饋社會

屏東縣內埔鄉過年舉辦年節大街抽獎活動,沒想到連兩年頭獎汽車均由同一人摸到,消息PO上網,網友紛紛驚嘆不可思議,也有不少人...

高雄車站停車場告示牌不明顯 民眾抱怨站西路險象環生

台鐵高雄車站汽車停車場入口位於站西路的內側車道,今年1月24日開放使用後,民眾反映指引車輛前往停車場的告示牌距離停車場入...

高雄夜市知名美食攤爆食安疑慮 衛生局急派員稽查

高雄某夜市知名排隊美食攤位,招牌的蒜味螃蟹擄獲不少老饕胃,連北部民眾都慕名前來,昨天有網友在社群平台發文抱怨,過年期間特...

太邪門! 屏東內埔年節汽車頭獎得主竟與去年同一人

屏東縣內埔鄉過年辦理年節大街,同時舉辦抽獎,沒想到今年頭獎汽車得主林小姐,去年竟也同樣抽中汽車頭獎,消息PO上網,網友紛紛驚嘆不可思議,不少人質疑鄉公所黑箱。內埔鄉公所主秘林明志也直呼「邪門」,並強調抽獎公正透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