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觀察站/逆轉少子化 生養鏈有改進空間
少子化成國安隱憂,不婚不生問題難解,各縣市祭出的解方不脫生育補助、擴增公托及托育支持,高雄市甚至補助40歲以下癌婦凍卵,保留提振人口數的一絲可能,但一次性的現金補助要打動年輕人願生願養,仍是問號,如何把資源花在刀口上,各縣市都有進步空間。
高雄市推多項生育與育兒政策迎戰少子化,市長陳其邁2023年拉高第1胎補助至3萬元、第2胎5萬元、第3胎以上7萬元,設籍滿1年的請領門檻也放寬為10個月,雖兌現生育津貼加碼承諾,但「然後呢」?
各縣市政府為救人口,多以補助金錢,甚至競比價碼為解方,對年輕家庭來說,短期補助雖誘人,長期育兒負擔才是擔心所在,除了買不起房、付不起房貸,托育量能不足、缺乏友善育兒的職場也是關鍵。
擴增托育資源是陳其邁提振生育率的另一支箭,每年增設10家以上公托,2026年卸任前增至85家。但高市公托仍供不應求也不均衡,三民、鳳山、左營等人口密集區,不少家長仍在排隊等待,外圍的岡山、大寮、旗山等區公托資源則偏少。
目前高市的企業托育支持仍嫌不足,在全台幾家「幸福企業」裡,可見托兒所就在企業大樓裡,地方政府一條龍輔導企業設托兒所,讓員工能和孩子一起上下班,休息時間還能透過雲端監視器影像關心孩子的狀況,不必趕下班接孩子或多付延時托育費,間接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向心力,也降低流動率。
至於補助凍卵,雖保住「生機」,但現行法令限制須有婚姻關係才能解凍使用卵子,這有賴衛福部適度放寬,但修法牛步,難解少子化的燃眉之急。另如推動社宅與托育資源結合,也緩不濟急,亟需政府多加把勁。
少子化是國安危機,對準生、育需求的標本兼治政策是當務之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