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五一勞動節加班工資算法一次看 雇主違反最重罰100萬

通勤族注意!台鐵清晨發生死傷事故 桃園=內壢改「單線雙向行車」

神人去年領92萬股利 一票人羨慕爆!網友買長榮爽領170萬

「腳痛醫腳」高雄缺乏自行車道整體計劃 議員籲借鏡外國經驗

日本高松市自転車歩行者道實景。圖/市議員張博洋提供
日本高松市自転車歩行者道實景。圖/市議員張博洋提供

高市府交通局今年3月在三民區博愛一路導入「保護型自行車道」設計,將快車道外側的「未定義空間」改成「自行車道」,將原本的路外停車格往中間移動,因在高雄是首次嘗試,引發民眾正反討論。市議員張博洋說,市府努力改善道路但缺乏整體計畫,應靈活依照不同路況採用最適合的配套設計,並積極參考國際間的成功經驗。

張博洋說,交通局進行的道路改造,以縮小快車道面積,迫使駕駛人減速,同時將自行車與人行道分流,確實是人本交通推進的一大步,設計理念值得肯定,但目前僅完成同盟路至北平路160公尺短短一段,在貫穿北高雄的博愛路上顯得突兀,讓許多市民感到一頭霧水。

張博洋表示,高雄並非每條道路都像博愛路,擁有充足的空間來施作相同設計,市府可以參考日本岡山市「自轉車歩行者道」(自行車及行人共用道)的案例,透過在人行道上以標線或植栽分隔出自行車區與人行區,不僅降低自行車與快車道的衝突,也能讓更多市民放心選擇騎自行車通勤。

張博洋指出,歐美許多盛行以自行車代步的城市也有採取「與車道、人行道不同高度的自行車道」或「以欄杆區隔自行車空間」的設計,無論是哪種方式,核心目標都是減少人與車輛的交織風險,提升整體的交通及行人安全。

「市政府雖有在努力改善,但缺乏整體計畫,僅是腳痛醫腳顯得零碎」張博洋說,三民區的中都地區也有與人行道與自行車道分隔類似的設計,可惜範圍過小、周邊人潮稀少。

張博洋強調,台灣自行車路網發展最大的困境,在於政府尚未真正將自行車視為「城市代步工具」來規劃。政府目前多以「有經費就做自行車道」或「人潮增加就設uBike站」為主。

但若希望打造如歐美、日本等成熟的自行車與人本交通城市,應設定明確的中長期目標,例如10年內提升自行車通勤率,並以學校、市場、商圈、車站為核心,系統性地去規劃路網。如果沒有整體藍圖與長期策略,最終仍難以形成人民真正能夠倚賴的自行車路網。

張博洋呼籲交通局在未來道路改善時,無論是保護式自行車道,還是人行道與自行車道以實體隔離或鋪面顏色分隔的方式,都應靈活依照不同路況採用最適合的配套設計,並積極參考國際間的成功經驗。

日本岡山市自転車歩行者道實景。圖/市議員張博洋提供
日本岡山市自転車歩行者道實景。圖/市議員張博洋提供
高雄市三民區中都的行人與自行車共道實景。圖/市議員張博洋提供
高雄市三民區中都的行人與自行車共道實景。圖/市議員張博洋提供
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首次導入「保護型自行車道」設計,將快車道外側的「未定義空間」改成「自行車道」,將原本的路外停車格往中間移動。圖/市議員張博洋提供
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首次導入「保護型自行車道」設計,將快車道外側的「未定義空間」改成「自行車道」,將原本的路外停車格往中間移動。圖/市議員張博洋提供

人行道 自行車 車道

延伸閱讀

明知故犯!高雄男公園餵食狗「巧克力」 女主人氣炸飆三字經

強化維護空品 高雄4處風景區7月納「空維區」

北市百齡左福順狗公園下游自行車道 即日起至8/30施工封閉

后里馬場自行車業者搶客大打出手 8人受傷分別送醫

相關新聞

台積楠梓廠旁 高捷世運站A5都更招商

台積電於高雄楠梓產業園區P1廠下半年量產,高市捷運局啟動高捷紅線世運站東側A5街廓公辦都市更新招商,未來提供商辦及企業安...

屏東萬丹打造平地森林公園

萬丹鄉人口近5萬人是縣內第三大鄉鎮,縣府在游泳池旁的台糖種苗園區打造6.5公頃萬丹平地森林公園,昨動土,將設紅豆意象廣場...

崗山之眼 民代促打造高雄版貓空

高雄崗山之眼天空廊道7年前開放,曾創下1年73萬人次到訪,受新冠疫情人潮腰斬,今年農曆年後閉園整修中,有市議員認為,人氣...

高市議員踢爆 曾涉性騷教練認養曲棍球球場招生授課

高雄議會今天下午進行教育部門業務報告及質詢,議員鄭孟洳指出,一名曾涉入性騷案的L姓教練疑似借牌,違規介入世運選拔,且在大...

天氣忽冷忽熱溫差大 屏東九如鄉農會總幹事:檸檬恐減產5成

今年冬天長加上忽冷忽熱天氣,影響農作物生長,屏東縣九如鄉農會總幹事龔泰文近日接到農民反映,檸檬受連續低溫加上巨大溫差,本...

屏東縣萬丹平地森林公園打造全齡化 明年春節前完工

屏東縣萬丹鄉人口數近5萬人,屏東縣政府在萬丹游泳池旁的台糖種苗園區,打造6.5公頃的萬丹平地森林公園,未來將分三期規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