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考生注意!國中教育會考今登場 應考注意事項一次看

晴朗炎熱飆36度高溫 明天午後對流旺盛 降雨範圍擴全台

台灣進入無核電時代!核三今停役 竟然接著下一盤光電大棋

走出莫拉克風災陰霾 日光小林打造全台首座「黃碳」農場

高雄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與蓋婭智壤科技攜手推動全台首座以「黃碳」為核心土壤碳匯社區農場。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與蓋婭智壤科技攜手推動全台首座以「黃碳」為核心土壤碳匯社區農場。記者郭韋綺/翻攝

淨零碳排全球趨勢下,高雄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與蓋婭智壤科技攜手推動全台首座以「黃碳」為核心土壤碳匯社區農場,協會理事長潘枝梅說,莫拉克風災後,小林遷村背後承載一段失去土地歷史,如今打造友善環境農場,不僅讓土地利用更有意義,也逐步建立起永續與就業。

日光小林社區向租用台糖地1甲多開闢農場,並獲農業部水保署南區分署補助硬體設施建設,包括入口意象、農舍與接待區,同時6月展開農場培訓課程,首批已有10名村民報名參與,為未來農場經營打下基礎,

農場也將推動黃碳認證,導入蓋婭所研發「仿生地下灌溉系統」,具備節水70%、降低勞力投入等多重優勢,並以不破壞土壤結構的方式耕作,有助於累積土壤有機碳、生成碳匯,這項技術不僅賦予農村土地碳儲存的能力,更結合ESG數據模組,讓企業得以實際引用於永續報告與合作專案。

「我們不是在種田,而是在種永續。」蓋婭營運長林盈表示,讓企業支持永續不再只是說故事,而是可以落地、可驗證,讓企業、社區與土地真正互利,此次合作也讓原本就擁有低碳微電網日光小林社區,升級為整合灌溉、耕作、碳盤查與品牌合作的完整永續鏈。

理事長潘枝梅指出,日光小林僅有125人,卻走在地方創生與碳匯實踐最前端,農場取得黃碳認證後,也會接續碳盤查、碳足跡,讓低碳農場效應愈來愈大,進而影響全台社區。

此外也會規畫企業ESG專案場域,盼獲日月光、中鋼等企業採購合作,以及透過展售市集、網路與實體店面販售地產地銷作物如雞角刺、芋頭、地瓜,推廣永續農業與地方經濟,結合大武壠族文化體驗、生態導覽、民俗植物認識與風味料理等,打造更貼近土地與文化永續互動方式。

潘枝梅說,期盼農場穩定經營,增加村民就業機會,部分盈餘回饋老人與兒童照顧,未來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翻轉偏鄉命運。

高雄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與蓋婭智壤科技攜手推動全台首座以「黃碳」為核心土壤碳匯社區農場。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與蓋婭智壤科技攜手推動全台首座以「黃碳」為核心土壤碳匯社區農場。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與蓋婭智壤科技攜手推動全台首座以「黃碳」為核心土壤碳匯社區農場。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與蓋婭智壤科技攜手推動全台首座以「黃碳」為核心土壤碳匯社區農場。記者郭韋綺/翻攝

低碳 永續 碳足跡

延伸閱讀

龍潭警前進社區 向民眾宣導防詐知識

土銀推出首宗地上權案 南投精華地段權利金底價2,009萬

台灣零售永續獎/SOGO黃晴雯獲傑出人物獎

遠東SOGO百貨董事長黃晴雯…深耕ESG 勇敢向前

相關新聞

高雄綠園道自行車道 岔路無路牌、路口高低差…挨批陷阱多

高雄鐵路地下化後,路面變身縱貫南北的綠園道,加上年初啟用的高雄火車站天棚,串成長達15公里的綠園道自行車步道,吸引國內外...

高雄校園傳中國直播主拍學童 里長稱是直播帶貨且找到人了

高雄鼓山區近日傳出有中國口音女子出沒在校園門口直播,行動舉止怪異,企圖不明,被懷疑恐是中共滲透新手法,警方介入調查。里長...

歐盟駐台代表團訪金門民進黨部 關心區域定位與發展

歐洲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谷力哲(Lutz Guellner)昨日率領來自歐盟及多國駐台代表,拜訪民進黨金門縣黨部,就金門的...

4艘中國海警船連2天侵擾金門海域 我海巡監控驅離

繼昨天中國海警船侵擾金門海域,今天上午海巡署金馬澎分署再偵獲4艘海警船現蹤金門周邊海域,海巡調度巡防艇監控,中國海警船於...

走出莫拉克風災陰霾 日光小林打造全台首座「黃碳」農場

淨零碳排全球趨勢下,高雄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與蓋婭智壤科技攜手推動全台首座以「黃碳」為核心土壤碳匯社區農場,協會理...

高雄社會局處理虐嬰案遭質疑消極 市長陳其邁要政風處徹查

高雄貝寉佳托嬰中心涉虐嬰遭勒令停辦一年,高雄市議員李雅慧今天質詢表示,社會局過程中消極處理,後續退費、轉托也狀況百出。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