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下周挑戰寒流!這天最冷低溫下探10度 雪山、太平山恐降雪

中和車禍撞擊瞬間曝!7旬尪騎車擦撞遊覽車 後座妻雙腿遭輾右腿截肢

你住在斷層帶上嗎?經濟部今公告「這三條」斷層帶的劃定

三大原因重創花蓮觀光:地震/颱風、距離遠、國人偏愛出國

花蓮有七星潭等天然美景,卻因地震颱風等天災重創觀光人數,至今尚未恢復。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有七星潭等天然美景,卻因地震颱風等天災重創觀光人數,至今尚未恢復。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1111人力銀行與立委傅崐萁等人今日召開振興花蓮觀光公聽會,為花蓮觀光發聲。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表示,根據113年度花蓮縣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數統計顯示,今年3月(403花東地震前)的遊客造訪高達102萬3238人次,再觀察今年最新的10月造訪人次,已大幅度下降至34萬8049人次,跌幅高達7成之多。

細究原因,除了地震、颱風因素以外,距離太遠/公路危險以及國人偏好出國旅遊等外在推力,也都是造成花蓮當地觀光產業欲振乏力的原因。

曾仲葳分析,由於交通部觀光署推出振興震後花東觀光旅遊補助方案,針對自由行旅客前往花蓮住宿的補貼,估計只能用到12月14日,另外,旅行團部分則到12月20日,自由行的8.15億元預算可能會如期用完,不少業者憂心一旦補助結束,會衝擊後續旅客到訪意願。

觀光旅遊創新智庫暨愛遊網召集人李奇嶽指出,花蓮旅宿業者普遍認為要帶動國旅風氣,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政府加碼限區旅遊補助51.2%、舉辦演唱會/特色展覽/旅遊主題37.5%、鬆綁陸客來台規定21.2%、台鐵主題車廂/增加車次16.2%以及獎勵國人平日出遊給予補助15.9%等多管齊下,加強行銷花東獨有的山林及海岸之美,以重燃遊客信心與探訪樂趣。

前高雄餐旅大學教授吳繼文表示,2007年至2011年,在花蓮的臺灣觀光學院任教,並擔任學生事務處學務長,深入體驗在地生活與文化。早在2006年,他撰寫《獎勵旅遊》時便指出,花蓮的觀光特色可歸納為「二太一原」,即太魯閣、太平洋與原住民文化,擁有世界級觀光潛力。隨著太魯閣因地震災害需長期整修,應將亮點延伸至太平洋景觀與原住民文化,透過參與原住民日常與時令生活的深度體驗,展現花蓮獨特魅力,創造更多元觀光發展可能性。

曾仲葳指出,403地震重創花蓮,導致遊客人潮驟減,觀光業尚未出現復甦跡象,相關從業人員因此申請失業補助,面臨龐大生存壓力,而事隔至今已8個月,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有高達93.2%受訪業者直言,接下來半年都「沒有」徵才需求,顯見影響生計甚鉅,要回到往昔榮景,仍有好長一段路要努力。

花蓮縣民宿協會理事長林徐則鈾表示,歷經403花蓮地震之後,又適逢颱風阻斷交通,公路、鐵路的不穩定,讓許多遊客心理覺得很危險,甚至旅行團也不願意安排行程到花東,從今年4月到暑假之前的這段期間,花蓮地區的平日住房率只有兩成,有時還會掉到一成,雖然政府有推振興補助方案,住房率已漸漸有起色,假日偶爾可以衝高到三、四成,但是和地震前的榮景還是有很大落差,希望政府要加強交通工程進度,盡快恢復公路、鐵路的暢行,這才是對花蓮當地最有幫助的作法。

出國旅遊 地震 花蓮

延伸閱讀

花蓮旅遊寒冬又冷又長 旅宿業者嘆業務量幾乎腰斬

上海擬恢復陸客團來台 花蓮業者:盼補足國旅缺少市場

IFBA國際交流暨餐飲大賽 花蓮玉里高中奪雙銀雙銅

影/萬那杜7.3強震釀至少1死!美使館「嚴重毀損」急關閉 災後畫面曝

相關新聞

獨家限量!8位暖心插畫家設計「袋袋平安」紅包袋 宜蘭慈懷義賣

宜蘭慈懷基金會今年推出公益紅包義賣,特別請到8位插畫家專屬設計8款紅包袋,每一款圖案都是可愛風,展現插畫家的獨特風格與溫...

台灣最古老 和平島諸聖教堂遺跡 擬爭取國定考古遺址

基隆市政府與台船今天簽署「和平島B考古遺址解說中心新建工程」土地協議書,將設解說中心,展現考古文物與史前時代、大航海時代...

宜蘭推國中小媒體識讀 進攝影棚體驗當主播

宜蘭縣政府為培養學生具備媒體識讀能力,日前試著安排黎明國小師生參觀地方有線電視台,了解作業流程,同時也讓學生坐上主播台試...

三大原因重創花蓮觀光:地震/颱風、距離遠、國人偏愛出國

1111人力銀行與立委傅崐萁等人今日召開振興花蓮觀光公聽會,為花蓮觀光發聲。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表示,根據113...

花蓮旅宿爆退訂潮…比去年同期衰退3到4成 業者盼延長振興補助

0403地震、颱風重創花蓮觀光,交通部觀光署推出振興震後花東觀光旅遊補助方案,其中,自由行補助總計8.15億元預算,已於...

雪崩式下滑!花蓮旅宿業7成8業績較去年衰退 平均減少45%

風景壯麗、好山好水的花蓮縣,向來是國內外遊客的造訪熱點,然而今年403花蓮大地震重挫當地觀光產業,影響至今讓旅人卻步,1...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