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航空首席專家:研發新型戰機 已引進DeepSeek大模型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簡稱瀋陽所)首席專家兼科技委主任王永慶,日前接受大陸官媒中新社訪問時表示,「殲-35A」是系列戰機,目前正按規劃有序發展之中。在瀋陽所工作近40年的的他也在專訪中透露,他的團隊已引入DeepSeek大模型,並結合實際需求,深入研究大模型在複雜問題分析與解決中的應用前景。
中新網2日報導稱,60歲的王永慶在瀋陽所工作近40年,曾參與多個型號飛機的總體設計與研究,培養大批專業技術人才。
中航工業簡介提到,瀋陽所成立於1961年,是中共建政後組建的第1個飛機設計研究所,主要從事戰鬥機總體設計、研究工作。先後承擔「殲-8」、「殲-11」、「殲-15」、「殲-35」和無人機等五大系列、共40餘個航空武器裝備重點型號的研製任務,被稱「中國戰鬥機設計研究的基地」。
至於新一代的「殲-35A」,去年11月12日在珠海航展開幕時亮相。中航工業表示,其具備強大隱身性能和飛行能力,還擁有高度智慧化的資訊融合與處理能力。王永慶將其喻為空戰中的「組織後衛」,能像在籃球場上組織戰術一樣,聯合、協同戰場上的各種裝備,構建高效殺傷網,實現體系作戰。
王永慶對中新網表示,自2000年以來,大陸自主研發的新型號飛機「井噴式」面世並非偶然,是得益於以徐舜壽、黃志千、葉正大、顧誦芬等人做為代表的老一輩航空人奮鬥,從預先研究到技術突破、從系統思維到體系建設,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為航空工業探索出自立自強的發展道路。
他提到,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廣泛應用,瀋陽所創新推出了首個「數智標審系統」、打造了數字員工,實現了技術文件與設計數模的標準化審查自動化。
王永慶解釋,該系統能夠自主完成大量繁瑣的審查工作,讓科研人員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更重要的科研工作。「這是我們在智能化領域的一次重要嘗試,也是未來航空科研工作的發展方向。」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