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獄中超過千日 外界目前已知哪些關鍵資訊?

(德國之聲中文網)「我們非常擔心他的人身安全。他已年邁,又患有糖尿病,長期單獨囚禁對他的生命構成非常嚴重的風險......我們擔心,除非採取迅速行動,否則我們將看見一名勇敢的新聞從業者,死在獄中。」加拉格爾向DW表示。
今年77歲的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因為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自2020年12月被關押至今,已在監獄度過了超過1500個日子,他若罪成最高可能被判終身監禁。加拉格爾指,黎智英多年來被單獨囚禁不符合國際人權標準,「不可接受」。
加拉格爾稱,自己無法到香港或中國大陸,也無法去與香港有引渡協議的國家,「結果是我不能直接見我的客戶。這是黎智英與他的國際律師會面的基本權利。他被阻止這樣做,我被阻止與他見面,是因為香港當局目前不符合國際人權標準。」
她形容,在黎智英身上發生的事情「極度不合理」,「唯一可以比較的是,我在俄羅斯、伊朗或沙烏地阿拉伯處理的那些案件,因為在那些案件中,你很難見到你的客戶。即使是國內律師與國際法律團隊往來,也可能會因此將自己置於風險之中。這就是香港現在所處的世界......與十年前的香港相去太遠。」
黎智英身陷囹圄多年,他的身影上次大量曝光在公眾視野已是2023年夏天,當時美聯社發布的多張獨家照片顯示,黎智英於香港赤柱監獄內,身穿短袖、短褲與涼鞋,在獄警的陪同下散步。該報導稱,黎智英每天只有50分鐘的戶外活動時間,但不能與其他囚犯接觸,只能單獨活動,一天有超過23個小時都被獨自關押。
根據聯合國2015年修訂的《關押待遇的最低標準規則》,單獨囚禁可在特殊情況下實施,但將人單獨關押連續超過15天以上,被視為一種酷刑,應該要求絕對禁止。
今年2月,黎智英之子黎崇恩曾向媒體表示,黎智英「身體狀況正在惡化」,他擔心「父親已時日無多。」
法律關注重點?
黎智英國安案經過數次延後,終於在2023年12月開審。原本預期審期為80天,但開審超過一年仍未結束。2025年3月初,黎智英完成了所有作供後,控辯雙方也已完成舉證。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法中心(GCAL)研究員黎恩灝向DW簡述期間雙方的法律攻防焦點。
黎恩灝指出,控方認為黎智英透過旗下《蘋果日報》發布大量文章,是在左右公眾輿論,「這些文章在控方看來是煽動的文章,還有就是因為黎智英本身的國際網絡,他跟香港2019年抗爭的一些組織聯繫,(控方認為)可以證明黎智英跟他的前同事,是串謀去勾結外國勢力。」
黎智英方面則全部否認控方的指控,黎恩灝指出,個人自辯期間,黎智英不單只是回應控方的指控,也談及對於民主、自由、新聞這些價值觀的看法。
「我覺得這個是審訊重要的地方,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香港政府如何把一些和平、本來是合法,還有是《基本法》保障的政治參與的權利,視作一些危害國安的非法行為,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黎智英和《蘋果日報》,是香港民主運動很重要的一個參與者,他怎麼去看香港的民主運動、怎麼去看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等等的價值觀,這是也是很重要的歷史的紀錄,也是很重要的、很多香港人在過去幾十年也共同分享的經驗。」黎恩灝表示。
黎恩灝稱,目前還不知道黎智英案的審判結果,但審訊過程已出現了很多無法保障公平審訊的事情,「對於香港的司法獨立、法治水平有很負面的影響」。 他指,香港政府透過國安法的權利做了許多不符國際標準的行為,「包括使用指定的法官處理黎智英的審訊,而這些指定的法官是由香港特首指定的,還有不許有陪審團的參與,還有在香港的最高法庭、終審法院已經通過批准黎智英去聘請海外的大律師為他做辯護,之後香港政府就要求中共做人大的釋法,用行政的權利、用主權的權利,變相把法庭的那個(批准)退翻了。」
曾任「人權觀察」執行長、長期關注香港人權情況的羅斯(Kenneth Roth)則向DW表示:「習近平希望每個人都裝作對他的獨裁感到滿意,但在很多方面,黎智英都是最顯而易見的反面象徵——這就是他被送入監獄的原因。」
「川普救黎智英」可能嗎?
黎智英國安案件受到國際高度關注,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川普曾經被媒體詢問若當選,會不會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釋放黎智英,當時川普回答:「是的,百分之百。我會把他弄出來。」
今年初,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向媒體重申,美國並沒有忘記黎智英案,這對美方來說仍是「優先事項」。黎智英之子黎崇恩不久前在華府會見川普政府官員時,也曾呼籲川普兌現承諾。
黎智英的國際律師代表加拉格爾向DW表示,她與黎崇恩對此「非常感謝」,並稱「黎智英的案子在國際上是跨黨派非政治的」,從拜登到川普政府,他們都得到了大力支持;學者黎恩灝則強調,究竟國際關係或地緣政治對此案會否有影響,目前判斷為時太早。除了審訊仍須經過漫長道路之外,川普外交政策更是充滿不確定性。
「川普目前上任以來幾個月,他的很多外交政策充滿不確定性,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很不確定。所以目前他會怎麼對中國?現在對中國的態度,跟三個月後、六個月後,可能跟明天都已經完全不一樣。」他說。
香港政府怎麼說?
今年初傳出黎智英健康惡化的消息後,香港政府發言人曾向路透社表示,港府「強烈反對並駁斥黎崇恩所發表的假訊息和抹黑言論」,強調依法審訊。
在這之前,香港政府曾批評黎崇恩及該國際律師團隊,肆意抹黑《香港國安法》和香港特區司法制度,並且強烈反對境外勢力干預涉及《香港國安法》案件的司法程序。
香港特首李家超年初在被問及「川普救黎」一說時,則稱香港的司法制度「固若金湯」,香港有強大穩固的法律制度及法律基礎,任何在法庭審訊的案件都依據法律、依據審判原則,由法官公平公正地審訊,任何政治壓力都是妨礙司法公正,也是不應該的,「期望所有人不要嘗試用任何方法干涉在港審訊的不同案件」。
接下來的時間表?
綜合港媒報導,黎智英國安案預計將於2025年8月14日結案陳詞,案件預料在今年下半年陸續有進展。黎恩灝表示,一般情況下,結案陳詞是讓控辯雙方總結他們的論點論據,並讓法庭平衡地去看雙方的事實,對於控罪的事實和法律的觀點。一段時間之後,法庭會安排聆訊,公開他們的裁判。如果罪名成立,就會讓被告求情,之後法庭才會做宣判。在法庭做了判決之後,被告也有權利上訴,整個過程預料將相當漫長。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