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察站/紀念二戰80年 兩岸領導人史觀對撞

今年是二戰勝利80周年,亞洲與歐洲戰場的紀念慶典,可謂互別苗頭,極具政治味。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甫結束對俄羅斯的訪問,也將在9月迎來俄國總統普亭對北京的訪問。
二戰勝利奠定當前國際格局的基礎,二戰史觀當然也牽涉當代國際秩序甚巨。因德、日投降、簽訂降書日期、時區等差異,同盟國陣營連紀念日的計算都不同,從5月初到9月初不等。各國領導人在國際場合上偏好紀念「哪個」日子,亦折射出對二戰史觀的側重。
在歐洲,戰爭勝利80周年的紀念,引起不少矛盾,因為俄烏戰爭仍在進行,部分東歐領導人赴莫斯科出席閱兵,周邊國家揚言關閉領空拒絕放行。而台灣領導人賴清德在5月8日接見外國使節,發表歐戰勝利80周年演說,創下台北首次紀念,這一日期選擇,首先就有別於習近平赴莫斯科參加的5月9日慶典。
二戰誰貢獻多,最近也引起爭論。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沒有美國,二戰不會獲勝,並將5月8日命名為「二戰勝利日」,但旋即引來俄國前總統麥維德夫斥為「胡言亂語」,因蘇聯二戰喪生2千多萬人,遠多於美國。
二戰該從什麼角度紀念,更是南轅北轍。習近平與普亭此次簽署的聯合聲明,指出中國大陸和俄羅斯肩負維護「正確二戰史觀」的共同責任和使命,雙方將堅定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共同抵制美化納粹、新納粹主義抬頭、軍國主義復辟。而賴清德則說,二戰的慘痛經驗告訴我們,姑息只會讓侵略者食髓知味並且膨脹更大的野心與自滿的利牙,並強調當前台灣與歐洲「正共同面對新極權集團的威脅」。
對比之下,兩岸領導人的二戰史觀出現根本衝突,且分別用來替自身對當前國際格局的立場進行辯護。儘管如此,並不表示相較亞洲戰場,中華民國跟歐戰的聯繫就更深。
雖然賴清德此次談話隻字未提台灣抗戰對二戰的貢獻,不過各部會回應的焦點卻難以迴避,如外交部政次陳明祺就提到,「我們中華民國當然受到鄰居的侵略,這是無庸置疑的」;對普亭附和「中共領導抗戰說」,陸委會也駁斥稱,中共僅藉機擴張、鞏固共產勢力,對抗戰並無實質貢獻,更遑論「領導」抗戰。
對這段歷史的詮釋,更重要的也在於鋪陳當下。中共官媒環球時報日前即發表社評稱「當前國際秩序面臨多重衝擊,深層原因與二戰史觀的動搖有著緊密的聯繫」,劍指之處除單邊主義,還包含日本再軍事化、台灣地位未定論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