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又作怪…大連1水庫出現成群超大黑魚 確認是外來種

安徽省大連西山水庫近日驚現成群通體黝黑的「超大怪魚」,經專家鑑定確認為原產非洲埃及塘鯴,推測因有人放生所致。這種魚類適應力極強,會掠奪本土物種資源,破壞水域生態平衡。
來源:YouTube
半島晨報報導,市民王男日前到風景秀麗的西山水庫散步,突然被水中一群游動的黑影吸引,仔細一看,竟然是從沒見過的大魚成群結隊地快速游動,數量至少有六、七條,其中最大的一條體長近一米,在陽光下泛著黝黑的光澤。「最奇怪的是身上竟然沒有鱗片」,他設法捕獲了一條體長超過50厘米,魚身光滑無鱗,嘴邊還長著多根「鬍子」。
通過手機搜索比對,王男震驚地發現這條魚的外形特徵與外來物種「埃及塘鯴」高度吻合。這種原產於非洲尼羅河流域的魚類,以超強的適應能力和繁殖力著稱,在中國多個水域已被列為入侵物種。「這絕對不是本地原生魚種,很可能是有人違規放生的」,王男憂心忡忡地表示,水下可能還潛伏著更大種群。
大連自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李宏龍在仔細分析王男提供的影像資料後確認,該魚種為革鬍子鯰。
革鬍子鯰,也稱埃及塘鯴、埃及鬍子鯰、尖齒鬍鯰,原產於非洲大部分地區的內陸水域,屬雜食性魚類,以小型魚類、無脊椎動物及水生昆蟲等為食。
埃及塘鯴最早於20世紀80年代初從埃及引入中國,養殖地區很多。由於養殖外逃、放生等原因,目前已出現在華南地區,甚至部分華東地區的自然淡水水系,還被證實能夠在華南地區越冬、繁殖,並建立了野外種群。
李宏龍分析,王男在西山水庫發現的埃及塘鯴應該是有人放生的,埃及塘鯴最適水溫為25℃至30℃,盡管其適應性強,甚至可以在7℃至38℃的溫度範圍內生存,但是在大連地區難以自然越冬。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