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台辦發言人:對台新聞發布不迴避問題 不自說自話

大陸第四屆「中國新聞發言人論壇」17日於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登場,大陸各部門發言人齊聚,而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指出國台辦現已建立了完備的新聞發布機制、輔助機制,近大陸對台新聞發布「不迴避問題,不自說自話」。
陳斌華是大陸國台辦新聞局局長兼發言人,據官方發布的發言全文,陳斌華「結合個人22年新華社記者、2年新聞發言人的工作經歷」發表看法。他指出,國台辦現已建立了完備的新聞發布機制,以及輿情監測分析、新聞口徑分工研擬和集體討論修改、會後傳播效果與資料分析等輔助機制。陳斌華強調,近年來,對台新聞發布始終把「我們想說的、媒體關注的、公眾關心的」三者有機結合,「不迴避問題,不自說自話」,緊扣大陸中央精神、緊扣熱點問題、緊扣公眾關切。
陳斌華提到,對台新聞發布的對象涵蓋兩岸民眾、港澳同胞、國際社會,「更多面對的是島內社會」。他指,目前每次發布會(記者會)都全程直播,「對中外媒體全程開放,記者自由提問,不限時長、不限次數」。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參加國台辦發布會的媒體通過自有平台和海內外社交媒體共發帖(發稿)49.7萬條,曝光量59.31億次。
另據央視新聞17日對陳斌華的訪問,他表示,作為國台辦發言人,首先要在反對台獨、制止台獨冒險行徑上要有嚴正的立場,還要有鄭重的宣示。在近期國台辦發布的內容中,「揭批台獨挑釁行徑、揭批外來干涉的比重都在增加」。
而出席開幕式的中共中宣部副部長莫高義則在致詞中強調,中共二十大以來,大陸「立足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國際形勢,鮮明宣示立場,自信回應關切,有理有據回擊來自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的遏制打壓和歪曲污蔑,展現中國主張、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莫高義提到,面對新形勢,新聞發布工作還存在不平衡不適應的問題,有的對新聞發布重要作用認識不到位,擔當意識不足,關鍵時刻仍存在缺位、失語現象;有的重管理、輕發布,發布內容針對性不強、貼近性不夠,媒體不關注、群眾不愛聽,這些都需要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他也要求,加強事件處置和輿情應對的協同,健全協同應對機制,堅持及時公開透明,把握輿論主動權。加強「做」與「說」的協同,堅持實際工作與新聞發布協同聯動。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則表示,在當下國際輿論場,真實性、穩定性成為稀缺品。「只有及時主動發聲,才能讓中國聲音搶佔第一落點,讓真相佔據主流」。他說,要「敢說」,也要「會說」,「我們以鬥爭回擊抹黑。輿論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少數反華敵對勢力固守意識形態偏見,對華抹黑攻擊從未停歇,變換花樣潑髒水、貼標籤、搞汙名化。面對毫無底線的惡意污蔑,發言人就是戰士,必須挺身而出,捍衛國家利益,維護民族尊嚴」。
公開資料顯示,這一論壇首次舉辦為2016年,此後在2018年、2023年都曾舉行,今年是第4度舉辦,先前主辦單位都是大陸國務院新聞辦,今年改成中共中宣部對外新聞局。
今年1月初大陸召開年度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中共政治局常委蔡奇出席時強調,「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強化經濟宣傳和預期引導,提高輿情應對能力,營造團結奮進的主流輿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