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前 陸智庫稱兩岸風險突破「非和平」臨界點

大陸民間智庫發布今年度的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取自中國海峽研究院
大陸民間智庫發布今年度的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取自中國海峽研究院

五二○賴總統就職周年前,大陸持續釋出政策訊號,大陸智庫「中國海峽研究院」今天發布年度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稱由於民進黨的「台獨」道路走向新的、明確的對抗階段,當前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升至七點一一,再創歷史新高,突破陸方以「非和平方式」處置的臨界點。

中國海峽研究院號稱是由兩岸青年學者組成的智庫,其年度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結合政治、軍事、經濟關聯、社會和輿論,以及涉外因素等五項指標,計算出兩岸關係風險並勾勒演變趨勢。

據研究院今天發布的新版「二○二五年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指稱,去年的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升至七點一一,再創歷史新高,兩岸風險上升趨勢不僅沒有得到扭轉,還突破了以「非和平方式」處置的臨界點。該智庫認為,這意味若台方持續台獨挑釁,大陸隨時可以發起包括「對台統一戰爭」在內的一切合理的處置行動。

就風險上升原因,報告稱,政治因素是核心,因為賴清德在就職演講中大談主權,程度過去極其少見,說明民進黨的「台獨」道路走向新的、明確的對抗階段。

報告細數,去年就職演說,賴清德超過十次提到「中華民國」,七次提到「主權」,稱「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作為對比,蔡英文在兩次就職演講時並未敢如此放肆地進行挑釁」。

因此,報告稱,面對「台灣當局」的態度,大陸一方面延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一方面大陸核心領導人發出比以往更強硬的涉台表態,推動推動各部門協同行動,穩步推進統一進程,震懾「台獨」勢力,包括去年共機跨過海峽中線三○六四次,創歷史新高,顯示兩岸對台灣問題的認識都進入了新的階段,大陸「推進國家統一的行動已開啟加速」。

國際影響方面,報告也直指,美國、澳洲、日本對台海局勢的影響力最大,例如美國政客去年訪台達十四次,美國持續以往對台政策,袒護台獨勢力、繼續軍售,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偏袒台灣,發表極端言論讓局勢惡化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認為風險指數已突破「非和平方式」處置的臨界點下,報告還稱,經數據模型修改後,相較二○二○年兩岸關係風險指數為六點二○,去年已升至七點一一,可見兩岸風險持續升高的長期趨勢沒有改變,政治和軍事風險在不斷提升,在此背景趨勢下,除非出現風險下降的情況,「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已無再持續更新的必要。

中國海峽研究院於二○二一年五月,在時任總統蔡英文就職五周年前夕,於深圳成立,並也於當年五月十九日發布過「二○二一年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在成立當天,新黨主席吳成典、時任國民黨青工會總會長陳克威、媒體人黃智賢都曾以視訊方式站台。

據公開資料,中國海峽研究院在香港註冊公司,聲稱聯合多家研究機構,是由兩岸各領域的青年學者共同發起成立的綜合性民營智庫,理事長為大陸全國青聯常委雷希穎,他也是福建政協委員、自媒體協會會長等,曾發起多個大陸所謂「愛國」青年活動,例如「我和國旗合個影」或其他涉台宣傳活動等,相關研究機構包括「亞洲研究中⼼」、「廈⾨數據海峽研究中⼼」等,但因詳細資訊模糊,也被認為是配合中共統戰宣傳的組織。

風險 關係 指數

延伸閱讀

日農相失言道歉了…稱支持者贈米「從不需要買」 妻子打臉:是我去買

【重磅快評】川普讓了 賴清德向日本訴苦也沒用

日本談判目標0關稅!網讚「有膽試」反酸台灣政府:還沒談就先跪

日本拒絕川普汽車關稅!首相石破茂:談判以全面0%關稅為目標

相關新聞

王毅談格陵蘭:尊重丹麥主權

在美國總統川普覬覦丹麥半自治領土格陵蘭島的背景下,中國大陸外長王毅昨日在北京與來訪的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舉行會談時說,中...

中國會成為武器出口大國嗎?

今年3月,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布的《國際武器移轉趨勢》中指出,過去五年裡,中國是僅次於美、法、俄的全球第四大武器出口國。

共軍高層地震 張升民接替苗華掌政工部

去年十一月,身兼中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的中央軍委委員苗華遭停職檢查,共軍高層面臨新一輪清洗,牽動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

轉發「台灣必歸」 我查20藝人 國台辦則聲援

陸委會近期查處轉貼大陸當局「台灣必歸」等涉台立場圖卡藝人,例如歐陽娜娜就被列為重要對象。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昨日表示,...

陸拒我參加WHA 國台辦:謀獨挑釁必遭反制

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因大陸反對,世界衛生組織(WHO)成員國拒絕邀請台灣參加的提案。大陸國台...

520前 陸智庫稱兩岸風險突破「非和平」臨界點

五二○賴總統就職周年前,大陸持續釋出政策訊號,大陸智庫「中國海峽研究院」今天發布年度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稱由於民進黨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