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配補繳證明進度慢、恐被撤銷戶籍? 陸委會:仍感樂觀

陸委會22日表示陸配補繳除籍證明,最後截止日,「應該還會收到非常多文件」。圖為新黨與多個團體日前舉行「挺陸配、反迫害」大遊行。(記者曾原信/攝影)
陸委會22日表示陸配補繳除籍證明,最後截止日,「應該還會收到非常多文件」。圖為新黨與多個團體日前舉行「挺陸配、反迫害」大遊行。(記者曾原信/攝影)

移民署先前寄出1.2萬份通知書,陸配補繳除籍證明,進度持續受到關注,有報導自行估算稱還有8,000位陸配「沒有任何動作」,若到3個月期限恐被註銷台灣戶籍,就此陸委會表示,相關申請流程需經過兩岸公證與驗證,目前移民署確實還有很多文件是還沒收到,「但還有一大批在海基會那邊,還有一大批是在兩岸的旅行路途上」,陸委會對於最後的辦理狀況,仍感樂觀。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22日下午表示,確實還有許多文件現在還未收到,但這意思是移民署還沒有正式收到,因為文件從大陸申請之後,必須拿到大陸的公證處,由公證處寄到海基會,海基會驗證後再到移民署,所以目前移民署確實還有很多文件是還沒收到,「但還有一大批在海基會那邊,還有一大批是在兩岸的旅行路途上」,到最後截止日,「應該還會收到非常多文件」,據其了解,還有「更多的人」正在辦理,「對於現在的進度算是覺得還比較樂觀」。

他並示警,不能夠排除有些陸配朋友「覺得說我什麼都不做,到最後測試一下政府的決心,我覺得這是不必要的」。他強調,有些條件可具結或延後,「但是如果你什麼都不做,最後也拿不出文件來,期待政府能夠網開一面,我想是比較困難一點」。

梁文傑也回應指出,目前還沒有考慮再延後了,但是如果希望再延後,「你也必須要拿出你真正有去辦,你要證明你有誠意,比如說你確實去辦,然後只是當地的機關文件批准的時間比較慢、寄送的時間比較慢,但是這些只要你有去辦,你就可以提出一些證明,這些證明是必要的」。

而今天陸委會辦陸配說明會,為何提前向媒體公布卻又不讓媒體採訪,現場有媒體說記者去採訪被拒絕進入?梁文傑表示,今天是在現場幫一些陸配來解決問題,「並不是一個像我這樣的一個媒體的說明場」,所以並沒有什麼對外公開採訪,本來就沒有這樣的安排。

本報記者詢問這個時間點辦說明會的用意?梁文傑表示「陸配朋友如果本來有什麼問題的話,都可以到當地的移民署的分隊去詢問就好了,或者打電話詢問就好了,但是一些陸配團體覺得是不是能夠去他們的區域,面對面幫大家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是應陸配團體的要求,加辦這些場次」。他指,從陸委會的立場,「多說明不是壞事」,在力所能及範圍之內就做了。

而立法院內政委員會21日會議上,立法委員麥玉珍質疑,陸配很多都擔心,不知道政府什麼時候又會再清算,針對她質詢的陸配除籍進度,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指出,不同意「清算」這種說法,他也指出,累計有1,192人因具有兩岸雙重戶籍,被註銷我方戶籍,這次清查的2004年修法前來台的陸配,目前已有1,784人繳附喪失原籍證明,而申請具結者,從4月21日到5月20日共有880人、申請延後赴陸有352人、申請各種疑難雜症的有485人。

身為新住民的麥玉珍,多次表示陸配都感到政府這是「清算」,擔心3個月後要被遣送(返陸),邱垂正則多次回應強調這並非「清算」。

陸配 移民署 文件

延伸閱讀

禁縣市長赴陸成「賴18條」? 陸委會:對福馬磋商有疑慮

影/賴總統520未提兩岸是否有美方壓力?邱垂正:沒有這種感覺

世壯運 陸委會:2名陸籍選手意圖滋擾不允來台

陸委會調查藝人與中共合作 主委邱垂正:歐陽娜娜是重要對象

相關新聞

習近平今下午應約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通電話

新華社22日晚間發布快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下午「應約」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通電話。這是二人時隔半年再有直接接觸。時值...

再談傳話說 陸委會:樂見立委與民間在兩岸間交換意見

兩岸是否有傳話管道,由於海基會董事長吳豊山21日在立法院一席「兩岸對話管道中斷,但傳話管道暢通」發言,引起不少關注,雖然...

禁縣市長赴陸成「賴18條」? 陸委會:對福馬磋商有疑慮

連江縣長王忠銘日前並未出席福馬磋商會,創下雙方建立這項機制來罕見中斷的紀錄,而禁止縣市首長赴陸是否已成「賴第18條」?陸...

針對賴就職周年?520前後 共軍多地演訓

賴總統就職周年,兩岸官方互動放軟,共軍雖未宣布軍演,但其東部戰區除展開兩棲戰車海上駕駛訓練,也有防空部隊「陸空對抗演練」...

廣角鏡/貴州山崩傳2死、19人被困

大陸多地近日豪雨成災,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廿二日即因暴雨發生兩起山崩和土石流,分別是凌晨三時許在長石鎮,以及上午九時許在果...

回應售港風波 長和:願受審查

香港長和集團透過股東會首度回應包括巴拿馬運河港口在內的售港風波,稱港口建議交易需經很多審查,長和會全力配合。又說交易的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