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南部晚間雨勢加劇 17縣市發布豪雨特報「下雨到明午後」

合作或併購?東元、鴻海將有重大宣布 30日起同步停牌引關注

見教宗踩北京紅線? 釋永信遭逐出佛門

港媒披露,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右二)遭查,或因他在今年二月赴梵蒂岡,會見當時的教宗方濟各(左一)。圖為梵方發布當時雙方會面的照片。 圖/取自梵蒂岡新聞X平台
港媒披露,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右二)遭查,或因他在今年二月赴梵蒂岡,會見當時的教宗方濟各(左一)。圖為梵方發布當時雙方會面的照片。 圖/取自梵蒂岡新聞X平台

少林寺住持(方丈)釋永信被官宣涉及貪汙、犯色戒並育有私生子,遭多個部門調查,中國佛教協會昨斥責其所作所為性質惡劣,宣布註銷釋永信的戒牒,相當於將其逐出佛門。有港媒披露,釋永信此刻遭查,被認為或許並非財務和私德問題,真正令釋永信踩到紅線的,是他在今年二月走進了梵蒂岡,會見當時的教宗方濟各

戒牒是僧尼出家受戒後所發受戒證件,猶如出家人身分證件。註銷戒牒代表宗教身分被取消。

針對釋永信被查的可能原因,港媒「01」昨指,今年二月一日,釋永信的「文化交流」僧侶代表團前往梵蒂岡,與當時的教宗方濟各見面。從梵蒂岡發布的照片可見,釋永信與多位僧人一同在方濟各書房與其會面。但在「宗教中國化」背景下,對北京而言,這或許是一場未經授權的「外交」活動。

報導指,北京雖在二○一八年與梵蒂岡簽署主教任命協議,但至今未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而梵蒂岡更是歐洲唯一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並與之建交的歐洲國家。大陸宗教事務條例明定,不得利用宗教損害國家利益,境外宗教活動更須經省級以上宗教部門審批。釋永信與方濟各見面,顯然超過了宗教互動的範圍。

釋永信多年來的各種情婦、私生子、侵占少林寺資產等傳聞,也在這次調查中再次浮出水面。少林寺管理處廿七日發布,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項目資金寺院資產,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並育有私生子,正接受調查。

前述官宣後,中國佛教協會昨公告,指釋永信嚴重敗壞佛教界聲譽,損害出家人形象,佛教協會堅決擁護和支持對釋永信的依法處理決定;並稱根據有關規定,同意註銷釋永信的戒牒。

釋永信一九九九年升座嵩山少林寺曹洞宗第卅代方丈後,爭議不斷,除了將少林寺開發成商業帝國,十年前就曾被實名舉報與女法師私通且育有私生女。如今相隔十年才被正式宣布,時機令外界費解。

據財新網報導,釋永信今年春節前後結束出訪行程、返回大陸即被限制出境,接受主管部門談話,但在大陸尚能自由活動。七月廿五日深夜,釋永信被「叫走」,隔日他被帶走調查的消息就開始流傳。

報導稱,今年五月左右,當地政府便派人以「少林寺管理處」的名義常駐少林寺,該處成員主要來自鄭州市和登封市的宗教局、統戰部。這也是廿七日透過「少年寺」微信公眾號發布情況通報的署名單位。

此外,釋永信和少林寺,與當地圍繞該寺管理權、經濟收益歸屬問題長年存在矛盾,這次釋永信被查,無疑將觸及巨大利益的歸屬與分割。

港媒星島日報昨引述自媒體消息稱「少林寺被政府接管」。並引述知情人士稱,釋永信此次被調查或與經濟無關,並指釋永信曾會見國外一些組織和相關聯的人物,似暗示其涉及政治問題。

梵蒂岡 方濟各 教宗 少林寺 外交 北京

延伸閱讀

釋永信被查 少林帝國面臨挑戰逐步倒塌

少林寺住持擁多女爆醜聞!陸網感嘆:上次方丈出事還是北宋年間

方丈金身失效?中國少林寺住持釋永信的金錢與性醜聞被調查,少林CEO紅塵爭議史

少林寺證實:方丈釋永信被查 「與多女有不正當關係」

相關新聞

北京暴雨釀30死 陸委會表慰問、提醒國人留意安全

近日兩岸均受強降雨災害所苦,對於災情造成大陸多地發生洪澇和地質災害,北京全市因災死亡30人,陸委會今天表示,我政府向中國...

習近平、李強先提洪災重大人員傷亡 北京才公布30人死亡引議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昨晚對華北洪災作出指示時提到,強降雨造成北京等地「重大人員傷亡」,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更直指北京密雲洪災有...

日本擬打造「保鏢衛星」…陸批炒作他國威脅 發展自身軍力

日本防衛省首次制定並公布《宇宙領域防衛指針》,點名指中國和俄羅斯開發攻擊他國人造衛星的「殺手衛星」,稱日方將打造用來防禦...

陸外交部嗆菲美軍事合作:解決不了問題也嚇不倒中國

菲律賓總統馬可仕日前訪美時強調南海情勢,並稱美菲將加強軍事合作、部署中導及共建彈藥基地以應對潛在衝突。對此,大陸外交部表...

傳美拒賴清德過境 陸外交部:盼慎之又慎處理涉台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拒絕賴清德總統出訪中南美洲期間過境紐約。對此,大陸外交部回應指,中方堅決反對任...

英媒:美暫停科技輸中禁令 避免干擾談判 為川習會鋪路

在中國與美國談判代表舉行新一回合貿易談判之際,金融時報28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已暫停對中國的科技出口限制,以避免損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