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凌晨4點班機怎麼去機場? 網推1隱藏版解法「安全又舒適」

王世堅逆風諫言賴總統 手下敗將也佩服:一個連對手都尊敬的男人

剴剴生母找到了!凌虐男友新歡逃亡3年 今在台中被逮

傳言並非毫無意義!習近平失勢雜音不斷…反映陸大眾渴望改變

習近平。(中新社)
習近平。(中新社)

海外中文圈今年來不斷湧現諸如「習近平失勢」、中共軍方奪權等缺乏證據的傳言,近來也被外媒注意到。華爾街日報今天分析,這些傳言雖缺乏證據,卻非毫無意義的雜音,而是體現習近平政治體制日益個人化和不透明,更反映中國大眾對改變的渴望。

華爾街日報這篇以「『中南海秘辛』何以甚囂塵上」為題的文章表示,習近平5月底至6月初有兩週時間未公開露面,且出人意料地不參加在巴西舉行的金磚國家(BRICS)峰會,加上中共沒有公布5月間是否舉行了每月1次的政治局會議,都加劇了流言的廣傳。

文章說,雖然這些情況值得注意,但遠不是能證明習近平權力受到威脅的證據,任何解讀中南海內部情況的嘗試都需要抱持極為審慎的態度。事實上,這些情況的象徵可能剛好相反,因為現年已72歲的習近平,可能只是在下放更多的日常工作。

文章表示,習近平雖然減少了海外出訪,卻仍在主持中共黨政的高層會議,且改在北京接待外國領導人,他的消息仍占據著官媒的頭條。這些都很難說是一名領導人正在失勢的跡象。

文章分析,儘管如此,上述解釋還是無法平息外界對習近平權力的熱議。這類傳聞之所以持續流傳,並非因為它們「一定是真」的,而是因為在一個建立在高度保密和集權控制之上的體系中,這種傳言「聽起來有可能是真的」。

研究中國政治的學者唐志學(Joseph Torigian)直指,「傳言是中國體制的一個固有特徵」,而且「人們願意相信的那類傳言,更容易被傳播」。

文章指出,問題在於中南海這個黑箱為何總是「催生如此瘋狂的猜測」,最根本的原因是「資訊真空會助長猜測」。尤其是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共已經系統性地拆除了以往還存在的有限透明度和意見回饋管道。

此外,中國政治中有一個由來已久的傳統,那就是「傳言可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而由那些意圖在民眾中散播疑慮、破壞領導人威望的人放出。

這篇文章提到,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曾說過,中共高層領導人之間不會公開挑戰對方,而是會透過背後捅刀子和散布謠言來占上風;趙紫陽就曾向其助理表達過自己對這種「兩面派」政治文化的不滿。

文章說,目前無法得知,上述的「兩面派」政治文化是否為有關習近平傳言的幕後推手。但可肯定的是,這些傳言並非憑空出現,因為習近平永無休止的清洗運動得罪了許多人,且中國正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當人們感受到這種經濟痛苦時,就會尋找替代方案。

這篇文章認為,這些傳言可能反映了一種「一廂情願的想法」,也就是(習近平的)「不明智政策」正受到挑戰,或是領導層的更迭可能會為中國經濟帶來轉機。

文章最後表示,相較於這些傳言的真實性,傳言持續存在所顯示的問題更重要,那就是體制的不透明正在滋生猜疑,也反映出大眾對改變的渴望,在當今的中國這值得傾聽,無論它是公開宣告,還是私下低語。

證據 華爾街日報 習近平 北京 中共

延伸閱讀

4天降1年雨 京撤8萬人、華北40死 傷亡數字公布有原因

不只賴總統訪美過境受阻 外媒曝防長顧立雄6月赴華府突遭取消

川普關稅將上路 美財長:8月1日不是世界末日

美中貿易談判 模擬三情境…聚焦協商破裂或降溫發展

相關新聞

朱孝天直播時說「希望趕快統一」 陸委會:尊重個人立場

因組合F4成名藝人朱孝天這幾年多在大陸發展,他近日直播時說出「我真的是希望趕快統一」,引起討論。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梁文...

盼「賀電事件」別重演 陸委會:望成都世運會順利舉行

在日前德國世大運賽事上爆發「賀電事件」,引起兩岸糾紛後,面對下一場國際賽事成都世運會即將到來,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梁文傑...

英媒指美參院軍委會主席8月訪台 陸外交部要求美方:停止干涉內政

外媒指,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共和黨籍主席威克(Roger Wicker)8月將率團訪台,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31日...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訪北京 為抗癌小勇士送愛

北京7月底暴雨驟下,不過一場兩岸罹癌幼童與青少年相互勉勵的送愛活動仍如期登場。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9日在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

中共黨外人士座談會 習近平:提振消費破除內捲

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23日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表示,當前中國經濟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下半年要在...

廣東屈公病病例近5千例 美CDC考慮發布旅遊警示

大陸屈公病(陸稱基孔肯雅熱)病例數量持續上升,大陸官方並在29日於北京召開全國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美國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