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兩岸微流行/陸「乙醇制氫」技術躍進

國際學術期刊「科學」日前發表一項綠色制氫技術的突破性進展,透過一種全新的氫氣生產方法可從源頭上消除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
新華社報導,該技術由北京大學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等機構歷時十年研發,透過一種新型的鉑-銥雙金屬催化劑,成功破解了傳統乙醇制氫的技術瓶頸。
據介紹,包括乙醇制氫法在內的傳統化石燃料制氫方法一般耗能巨大,通常需三百至一千兩百攝氏度的高溫,且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而透過這種新型催化劑,在二七○攝氏度條件下,可將農林廢棄物轉化的生物乙醇與水分子反應直接轉化為清潔氫氣,在不釋放二氧化碳的情況下實現高產率氫氣生產。
論文通訊作者、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馬丁說,該催化劑透過精準調控活性位點,將化學反應溫度降至二七○攝氏度,並通過改變化學反應路徑,使乙醇分子中的碳原子被完全捕獲到乙酸產物中,因而能在不釋放二氧化碳情況下生成氫氣。
他表示,目前全球大部分的氫氣生產仍依賴化石燃料,而利用傳統化石燃料制氫技術生產每噸氫氣大概會排放十餘噸二氧化碳。而與傳統化石燃料制氫技術相比,這一新技術每生產一噸氫氣可在化學反應上減少約六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推動綠色氫能經濟和助力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方面,都具有巨大應用潛力。
除具有可觀生態效益外,該技術還兼具經濟可行性,可從生物質中同時生產氫氣和高價值化學品,特別是具有重要工業價值的乙酸。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