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冰山一角?復旦學者遭爆抄台碩論 掀網熱議:兩岸學術交流少所致

近期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葉霑等3人遭到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後研究員、武漢輕工業大學副教授王燦的惡意抄襲訊息在大陸學界上流傳,且受到關注,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流動站25日發出公告指出,該名學生「學術不端」,因此1月按規定對被舉報人員做出退站處理。該新聞引起兩岸學界熱議,有觀點認為在大陸學者內卷加劇下,加上兩岸學術交流不暢,有心人士易鑽灰色漏洞,助長抄襲惡風。
一位曾被大陸學者抄襲的台灣研究員小偉(化名)受訪指出,他是在大陸期刊上看到跟自己研究範疇類似的文章,因研究興趣翻閱才發現內文抄襲了自己的觀點,類似「洗稿」,指對原創內容進行篡改、刪減、重組等操作,使其在表面上與原作有所不同,但實質上仍用自己切入觀點。他當下很憤怒,寫信給期刊,但期刊僅表示轉達作者,並未有後續,而整件事在不想鬧大下作罷。
小偉認為造成今天這個結果可能有幾個原因:一是他觀察大陸學校內卷嚴重,有些學校要求學者一年得生產固定額論文,加上大陸網路有些論文代寫機構,導致他們在壓力下選擇抄襲,或是找論文代筆,有些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涉入抄襲;二是不確定大陸期刊的審稿機制,按他經驗,嚴謹的學術刊物會與作者反覆確認年份、資料準確性;三是大陸「查重」(指查論文重複)資料庫未錄入繁體字博碩士論文與期刊論文,成為一大灰色地帶。
小偉稱,這也是這幾年兩岸學術交流較少來往造成的問題,以前兩岸學術互動較多的時候,雙方學者交流開會時會清楚彼此哪些研究領域跟問題誰在關注,而近年這種無形阻隔反形成某些人利益,像是論文代寫機構等。
大陸也有網友認為,抄襲者可能認準現在兩岸關係緊張,學術交流渠道不暢,大家對台灣學者研究不熟悉,自己抄了也不會被發現;也有觀點認為,因為這次被爆牽涉的是知名學校復旦大學,所以復旦大學必須對此學術不端事項作出反應。這也意味還有更多較少聽聞的學校學生抄襲,但未被暴露。
南方周末25日也發布評論稱,大陸大學與期刊除了要調查並嚴懲當事人之外,還應繼續加強自我淨化能力,比如及時更新學術查重系統,接入台灣的文獻數據庫,堵住下一個幸進之徒「繁體轉簡體」遂行抄襲剽竊的旁門左道。
復旦大學25日則發出公開通報稱,學術規範委員會收到舉報,反映該校學生王燦涉嫌學術違規問題。校學術規範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博士後流動站按規定和程序進行了嚴肅調查,認為舉報情況屬實,被舉報的4篇論文均出現了《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實施條例》規定的「學術不端行為」,情節嚴重,構成學術不端。
據了解,葉霑與張桓溢、王秀如24日發表聯合聲明在臉書上發表共同聲明稱,於2024年12月陸續發現自己及其他三本台灣碩士論文遭到大陸王燦惡意抄襲,多數發表於大陸各大頂級期刊(大陸稱C刊),且抄襲方式一字不漏、含註腳、圖表一同抄襲,因此向大陸各期刊及抄襲者所屬單位申訴檢舉,相關刊物已核實抄襲,且應允撤稿並刊登聲明。
該聲明中特別指出,被抄襲的學位論文都在國家圖書館建置的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所以抄襲者可輕易從網路取得文本,且大陸方面期刊編輯部也表示其論文抄襲比對系統尚未納入台灣學位論文,因此成為不肖分子鑽漏洞的工具。前述聲明被截圖在大陸社群平台流傳,引起大陸網友熱議,不過近期有些平台已刪文處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