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四季手機銷量「華為擊敗蘋果」 小米意外跌出前五名
華為跟蘋果打架,從2024年第4季的手機銷量來看,華為贏了,但小米卻意外沒在前五名的榜單中,外界分析,蘋果最有希望的翻盤點就是即將在2025年發表的iPhone 16E了,以及傳聞中將大改款的iPhone 17系列,或許也能帶來新的驚喜。
雷科技報導,高端市場的占比中,從另一份統計報告來看華為的優勢更大。在全球市場如果只計算600美元以上的手機銷量,華為以8%的占比位列全球第三,僅次於三星和蘋果。如果細分到中國大陸市場,那麼華為的占比則高達33%,第一則是蘋果,市占高達52%。
雖然蘋果在600美元以上的市場占比仍然過半,但是市占已經降低5個百分點,而華為則是大幅成長,考慮到華為的市占基數本就很高,能夠保持這樣的增長態勢仍然是讓人感到驚訝。作為對比,占比排名第三和第四的榮耀與小米,只拿下了5%和3%的市占,遠低於蘋果和華為的占比。
對於其他品牌而言,華為所帶來的挑戰是全方位的,並不是僅限於某個市場或價位段,這也讓其他品牌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來應對華為的進攻。在這種情況下,拿出更好的產品、為用戶提供更細分化的產品線,或許就是不錯的選擇,用差異化來對用戶進行精準切割,提升用戶的體驗。
與此同時,蘋果和三星等海外廠商或許也會有所動作,不管是iPhone 16E還是iPhone 17,以及即將發表的三星S25系列,都會帶來新的影響,並且進一步挑動各個廠商「敏感」的神經。
2025年手機市場絕對會非常熱鬧,華為在2024年完成旗下所有在售手機系列的產品更新,並且全部均換為麒麟晶片。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而在華為重新整理產品線的過程中,已經用銷量證明了用戶仍然對華為的品牌及生態有著足夠的依賴與支持。
華為在確定了自己的基本盤後,2025年的產品線變動和更新,可能會比2024年要更加激進和頻繁。對於其他品牌而言,這也意味著巨大的壓力與競爭,特別是在中端和入門價位段,華為的競爭力正在與日俱增,曾經讓許多廠商頭疼的Nova系列已經再次回到了消費者的視線之中。
反歡小米的狀況看似在媒體上風光,因為小米董座雷軍自帶流亮,曝光度相當高,但讓人意外的是小米手機銷量居然不在前五名榜單上,畢竟蘋果的出貨量暴跌是有一段時間的,在2024年的四個季度裡,多家機構的報告都顯示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不好。
但是小米卻不同,在查詢了過去四個季度的報告後,小米在多數時候都處於前五名位置,並且有顯著的增長,考慮到數位旗艦系列熱銷,看起來似乎有點不對勁?實際上,這可能是不同的機構在統計資料時,會有一些差別。
例如在統計手機出貨量時,一般會以品牌為個體,部分機構會將主副品牌合併計算,而部分機構則會分開計算,此外還有根據系統進行區分的統計方式。以OPPO和一加為例,兩個品牌的手機均為ColorOS,所以會被合併計算,而realme雖然也與OPPO有一定關係,但是因為其使用realme UI,所以就會被排除在OPPO的市占之外。
在Canalys的榜單中,小米和紅米很有可能是被分開計算了,考慮到兩者的銷量占比均不低,被稀釋為兩個品牌的小米自然就退出了前五名,不過,小米系愈發涇渭分明的產品線,也讓小米與紅米有了明顯的用戶群體區分。而且小米和紅米如今都傾向於走精品路線,簡單來說就是以少量機型來覆蓋不同的用戶群體和價位段,以2024年為例,小米實際上只發表五個不同系列的手機產品:小米14 Ultra、小米Civi 4 Pro、小米MIX Fold 4、小米MIX Flip和小米15系列。
其中,小米主打中端市場的Civi系列更是僅推出了Pro版,標準版已然是不見蹤影,小米已經是完全放棄人民幣2,500元及以下的市場,將其全部讓給了紅米。雖然最近兩年以來,手機銷售均價一直處於上漲趨勢,但是2,000元及以下的市場仍然佔有大量的市場,並且在出貨量上的表現非常明顯。
如果說無法做到蘋果那種強橫的生態統治力,小米光憑自己確實很難坐上前五名的飯桌,畢竟不管是OPPO還是vivo,2024年都以機海戰術貫徹始終。雖然也導致產品配置和價格過於重疊,但是對於線下消費者來說,更吸引人的外觀和一些功能上的側重點不同,就足以影響他們的選購決定。
想要做好線下市場,除了更多的店外,能否給消費者提供更多價位和更多類型的產品,並且通過不時地新品發表來吸引用戶注意,都是十分關鍵的玩法。而在這一方面,小米顯然還有需要向OPPO和vivo學習。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