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攜手2000中國企業 重構半導體生態系

華為總裁任正非近日表示,華為已啟動「備胎計畫2.0」,聯合中國2000家企業,重構半導體、工業軟體等關鍵領域的生態系統,目標是在2028年實現全產業鏈自主化率超過70%。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會見20多家民營企業家的座談會上,其中有任正非等六位企業家發言,任正非坐在第一排且是第一位發言,談話內容涵蓋多個重要話題,尤其是在技術自主創新和人工智慧的未來趨勢方面。
港媒報導,任正非強調技術自主創新的緊迫性,特別是針對中國在智慧駕駛和半導體領域的現狀,雖然上述領域已經取得一定的突破,但仍須警惕「表面的繁榮掩蓋內功不足」的問題。
任正非表示,中國的技術進步雖然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但距離全球領先水準仍有不小的差距,呼籲中國民企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與全球化布局,以應對全球科技競爭的挑戰。他並透露華為將深耕AI並推進備胎計畫2.0,透過自給自足和技術創新構建核心競爭力,應對全球科技競爭。
據了解,華為的備胎計畫起源於2004年,當時華為預感到可能的供應鏈風險,開始研發自己的晶片和作業系統等關鍵技術。
2019年,當美國對華為實施禁售令後,華為的備胎計畫正式浮出水面。華為備胎計畫2.0包括鴻蒙OS、昇騰AI晶片、盤古大模型和高斯數據庫等核心技術產品,這些技術產品在備胎計畫下逐步從備胎轉正,成為華為的核心競爭力。
華為備胎計畫2.0的目標是透過自主研發以及技術創新,確保華為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不受外部供應鏈中斷的影響,該計畫不僅提升了華為的技術自主性,還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了更有利的地位。
任正非在民企座談會中表示,全球向人工智慧(AI)的轉型,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其崛起對社會發展影響深遠,提醒民營企業,要積極擁抱人工智慧帶來的機遇,利用其改善生產和服務,否則可能在市場競爭中,被邊緣化。
任正非指出,華為與高校合作探索人類未來,而非追求短期成果,為民營企業樹立榜樣,鼓勵企業克服短期逐利思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