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矽膠娃娃」接入大模型 最快上半年在陸發售

陸媒藍鯨新聞稱,「AI矽膠娃娃」接入多個大模型,預計最快今年上半年能在大陸上架,但它的AI互動功能採付費制,若不續費,娃娃就會變「啞巴」。(藍鯨新聞)
陸媒藍鯨新聞稱,「AI矽膠娃娃」接入多個大模型,預計最快今年上半年能在大陸上架,但它的AI互動功能採付費制,若不續費,娃娃就會變「啞巴」。(藍鯨新聞)

陸媒指出,AI革命已滲透到成人用品領域,近期廣東中山的一家成人玩偶製造公司「金三玩美」(WMdoll)因為採用開源AI模型,引發網路熱議。廠商透露最快3月底、4月初就會在大陸發售,但若想體驗AI互動功能需要充值付費,如果暫停訂閱,就只是個不會說話的普通娃娃

藍鯨新聞稱,作為全球最大的矽膠娃娃生產商之一,WMDoll去年12月在海外公測了MetaBox系列產品。該系列矽膠娃娃產品接入了包括ChatGPT、Llama在內的生成式AI模型,反應能力和互動性更強。

報導提到,將AI技術引入矽膠娃娃,突破了傳統成人玩偶僅限於簡單反應,缺乏與人類互動所需表達能力的限制,讓這類產品首次具備了理解、分析並回應的能力。

報導引述WMDoll負責人Max舉例,娃娃會根據用戶說過、做過的事,形成一個畫像,「如果你言語比較粗魯,AI就會將你定義為一個不太禮貌的人。那麼久而久之,你罵它的時候它也會罵回去。」

另外,和DeepSeek一樣,矽膠娃娃也有連續對話的能力,並可維持較長期的記憶。比如今天告訴娃娃你生病了,後續你表達要帶「她」出去玩的時候,娃娃可能會提醒你「好好休息養病」,但報導也提到,這些關於用戶的數據受到雙重加密,包含銷售和營運端都有加密,Max稱,「連我們內部的員工都看不到。」

Max稱,相關產品更多應該提供的是陪伴價值。他們大概花了1年時間產品研發,前期開發成本至少10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52萬元)。

報導提到,WMDoll已經面世的矽膠娃娃,只有語音但沒有視覺功能,也暫時未接入DeepSeek,主要是DeepSeek目前不適用於某些國家和地區,另外DeepSeek的推理過程對於娃娃來說還是反應過長了一些。

同時,WMDoll已與大陸的情感AI仿生機器人提供商「無芯科技」達成合作,生產擁有面部表情和生理數據聯動的娃娃。

新一代的AI矽膠娃娃收費模式也有很新意,據稱,MetaBox娃娃的售價在1500至2000美元之間(約新台幣49000至65500元之間)。想要體驗AI交互功能,需先支付100美元(約新台幣3200元)的訂閱費,後續再根據需求充值續費,如果暫停訂閱,產品就只是個不會說話的普通娃娃。

南華早報稱,得益於AI技術進步,WMDoll在2025年的銷量預料將增長30%。

另外,這類AI矽膠娃娃或許很快就能在大陸上架。廠商透露,最快3月底4月初,慢的話5、6月就會在大陸上架相關產品,但產品會在語料方面做合規性調整,更多聚焦在陪伴聊天功能。

藍鯨新聞稱,業者透露,目前AI已逐漸應用於成人用品領域,尤其是海外市場,但它們大多用在成人玩具、倒模等產品,透過App聊天對話互動為主。

台幣 娃娃 矽膠

延伸閱讀

從獲益者變貢獻者…中掀「開源革命」引領全球挖AI商機

經濟日報社論/DeepSeek震撼的啟發與省思

騰訊AI模型 下載量衝高

產業追蹤/深入CES展 看五科技趨勢

相關新聞

機器人搶飯碗 陸節後搶人大戰退燒

每年春節後,中國大陸各省都會上演的勞工市場「搶人大戰」在今年未見激烈競爭,退燒的背後除了愈來愈多機器人「搶飯碗」,經濟低...

小米總裁爆料:要推AI PC 擬搭載英特爾酷睿Ultra 5處理器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22日晚間在小米15Ultra手機爆料直播中透露,將推出小米首款AI PC產品。但並未公布該機具體命名...

從投行看大陸/跨境電商出口退「免」稅新政分析

在境外設有HUB倉的台商,可利用3號公告提前辦理出口退(免)稅減少資金占用。

A股公司赴港IPO 升溫

上市條件相對寬鬆、成熟且國際化的港股正吸引越來越多A股公司IPO。據陸媒統計,今年以來已有21家A股上市公司推進在港IP...

陸動力電池裝車量 增速放緩

大陸乘聯會會長崔東樹最新發文透露,今年1月鋰電池裝車量38.8GWh,年增20%,增速放緩,主因前兩年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行...

陸腦機接口 喊超車馬斯克

腦機接口近年來已成為各家科技公司必爭領域。大陸武漢紅外體溫檢測設備製造商「高德紅外」董事長黃立透露,該公司五年前已開展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