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再重組 台商怎因應?學者:採「三新動向」

面對川普2.0,全球供應鏈再重組下台商該如何因應,全國工業總會大陸事務處處長黃健群25日表示,目前美國很多訊息是「高度不確定性」,在大陸台商會採取「新東向」、「新陸商」、「新產業」的三新動向。
黃健群在台灣經濟研究院、中共研究雜誌社主辦的「川普新政府對全球及兩岸經濟情勢影響評估座談會」上指出,資本額或毛利率較高、以美國為市場的台商電子產業,以及伴隨製造業需求的相關服務業,將再掀起一波「新東向」。
其次以代工為主的中小企業台商,若是處於低利狀態,不利於「東向」,隨著進口替代貿易政策,會進一步在地化,甚至在大陸上市,成為「新陸商」。
最後則是成為「新產業」。黃健群指出,尤其在大陸當局目前正加速推動新興及未來產業,在大陸台商勢必透過產業升級,增強產品的競爭力與不可替代性來因應。
黃健群表示,其實2017年中美貿易戰一開始,台商已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做最好準備跟最壞打算,尤其面對供應鏈重新布局是高度彈性,韌性來自於議價能力。
黃舉例,某個紡織台商在貿易戰一開始,就把大部分生產線遷到越南,只留在江蘇2到3條生產線,但現在大陸經濟放緩,越南大部分生產線又大部分遷回江蘇,原因是民眾還是捨得花錢買運動服去運動,「全世界都輸出勞工,只有台灣輸出老闆。」
黃健群提到,所有台商都在思考,什麼是最有利潤的供應鏈,因應地緣政治很多都是在檯面下進行,最快要等到4、5月態勢才明朗。
台新投信董事長鄭貞茂指出,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只是一個手段,最後怎麼課都還不確定,目前大陸對於美國的反應相對克制一些,採見招拆招模式,「例如管制稀土出口,美國只好去找烏克蘭要。」
鄭貞茂坦言,如果今天真的把台積電先進製程搬到美國,台灣重要性就沒有那麼重要,因此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是很容易平衡,例如購買美國武器,「台灣的因應措施除了配合,還是要表態跟美國說,台灣其實是友善供應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