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關稅戰 台商:轉耕耘大陸內銷市場、開發多元市場

大陸國台辦18日舉辦台商台企座談會,除了給予信心喊話,也聽取意見商議對策。會後台商受訪表示,認為雖然受到關稅影響,但仍努力促成台商轉內銷,對大陸內貿市場開發。同時也有台商認為,川普政策變化快速,認為當前貿易戰不會打太久。
面對關稅回應策略,大陸全國台企聯會長李政宏說,大陸有非常廣大的這一個內銷的市場,配合大陸國內大循環的政策,能把這部分的訂單轉向大陸國內;第二個是開發多元的市場,比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藉由大陸一帶一路的政策往非洲、中東,甚至歐盟、拉美市場,因此要讓市場能夠多元化,才能夠避免這一次的關稅的衝擊。
如果市場轉向內銷就必須面對大陸企業的競爭,李政宏表示,首先「打鐵還是要自身硬」,如果眾多台資企業,包括民營企業,目標錨定在大陸市場,勢必會引起比較激烈的競爭,就是常說的「卷」。如何避免內卷,自身研發,包括智慧製造的改進,包括品牌的建立,都是台商自己要修煉內功的地方。
對於有消息稱有客戶要求台商百分百撤出大陸,李政宏認為,台商不會輕言撤出大陸,因為大陸產業鏈完備、加上勤奮的人民,還有中產階級崛起、鄉村振興等都是台商想要抓住的機遇,更遑論RCEP對於拓展東南亞市場很有幫助。「要撤出中國大陸的市場,可能是客戶的一廂情願。台商朋友們基於自身的發展,應該不會做出這麼愚蠢的決定。」
面對未來不確定的中美關係前景,李政宏指出,川普全面性對全球無差別攻擊,台商轉到任何地方都無法應對其美國優先課題,所以他認為台商還是針對哪個地方有很大市場,哪個地方產業鏈、供應鏈較齊全,且又有勤勞的勞動力來做一個選擇。
廈門台協會長韓螢煥表示,目前福建省約有40%的台企受到一些波及,這些企業有約三至四成營業額是出口美國。所以這次貿易戰對他們影響比較大。但很多台資企業約在5年前就已開始在東南亞如越南、泰國、印尼與馬來西亞等地布局。等於一部分零件在大陸產,一部分在東南亞產,美國方面要求在東南亞生產百分比不得低於60%-70%間。加上東南亞目前產能不足,眼前狀況,美國企業也希望東南亞那邊在90天暫緩期能出多少或就出多少貨。現在大陸國內、東南亞工廠也是加班加點趕工。
韓螢煥稱,大陸有14億人口的廣大市場,部分台企也開始在進行對內貿市場進行開發,目前也有初步的成效。
從事醫療生技行業的杭州台協會長黃鼎傳表示,自身產品以內銷為主,產業沒有受到太大波及,可能有些原料進口會受到影響,但這部分可以通過直接採購大陸國內原料解決。他戲稱「川普,就是『川劇的臉譜』,多變,無情無義,講話不算話,這種假面具一戳就破,所以我跟你講不用擔心,不會很久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