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開除鮑爾」交易升溫!美國資產遭拋售 恐引爆猛烈賣壓

國防院調查認定性騷記2大過撤職 李文忠搬出73退將背書連署

高雄女房東揭飯糰店曾承諾「有賺能漲房租」 現身喊冤:我不是惡房東

陸服務業擴大開放 允台灣醫師開設診所

大陸近期發布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的155項試點措施,其中包含支持符合條件的外籍和香港、澳門和台灣醫師在當地開設診所。圖為上海徐匯區台胞定點醫院門診。圖/本報系資料照
大陸近期發布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的155項試點措施,其中包含支持符合條件的外籍和香港、澳門和台灣醫師在當地開設診所。圖為上海徐匯區台胞定點醫院門診。圖/本報系資料照

因應美國高關稅等國際情勢,大陸國務院近日發布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的155項試點措施,涵蓋電信、醫療、金融、文旅、交通等領域,其中包含支持符合條件的外籍和香港、澳門和台灣醫師在當地開設診所,引發關注。另外,新試點也允許外商投資旅行社經營大陸公民出境旅遊業務,惟官方文件特別註明「赴台灣地區除外」,意即不能經營赴台灣旅遊業務。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舉行記者會,說明此輪「加速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辦工作方案」的工作情況。大陸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指出,在醫療領域,試點任務中包括支持外籍醫師開設診所;境外醫療專業技術人員短期執業;支持開辦外資護理學院;允許以捐資方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支持建設基因與細胞治療專題進口模式。

就醫療領域的新措施,大陸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列舉指出,例如「支持符合條件的外籍和港澳台醫師在當地開設診所」,支持境外醫師、護士、藥劑師等醫療專業技術人員按照規定在當地短期執業,並且要簡化和優化審批的流程等。

無獨有偶,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於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也提到,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台醫生取得醫師資格證書後在區內開設診所。

事實上,台灣醫師早已可以到大陸短期執業。中國大陸2000年頒布「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與管理辦法」,開啟台資企業「醫療西進」的大門。2009年,大陸開放台灣醫師在大陸短期行醫。

2010年,馬英九政府時期生效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早收清單裡,大陸開放台資在上海、江蘇、福建、廣東、海南等地設立獨資醫院。大陸國台辦2019年曾公布對台31項政策,其中再度包含吸引台灣醫師西進的措施。

焦雅輝指出,在發展外資醫療機構方面,大陸允許港澳服務提供者舉辦合資、獨資醫療機構,允許台灣服務提供者舉辦合資醫療機構和獨資醫院,允許外資舉辦合資醫療機構,並在去年底開放在9個省市設立外商獨資醫院。根據統計,目前這些合資、獨資醫療機構有150多家,主要分佈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等試點城市。

焦雅輝並指,在引進境外醫護人員方面,大陸允許港澳台醫師在大陸短期執業,也允許外國醫師到大陸短期執業,根據統計,目前大概有1,500多人。

在此輪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中,值得關注的還包含支持跨國公司以人民幣開展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業務;允許外商投資旅行社經營出境旅遊業務;取消應用商店、互聯網接入等服務業務的外資股比限制,向外資開放國內網路虛擬專用網業務,外資股比不超過50%等。

外資 醫師

延伸閱讀

內外夾擊困境 大陸首部民營經濟促進法預料月底通過

【專家之眼】880億元產業支持 有記得大陸台商嗎?

關稅戰衝擊!大陸出口貨櫃滯留 蘇州港免費堆存

臉書旅遊團傳老闆捲款落跑 這家旅行社卻倒霉被牽連

相關新聞

2025上海車展明日開幕 聯發科也參展

第21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簡稱「2025上海車展」)將在23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啟幕,今年也適逢車展40周年。會展...

大陸因關稅戰拒收的波音飛機 馬航、印度航空搶著要

因中美關稅戰升級,中國大陸航空公司近日已將兩架波音737 MAX客機退回美國,但其他國家的航空公司卻看上這波退訂潮,除馬...

「中國製」假冒南韓製 韓攔截貨品洗產地避美關稅

南韓海關21日發現,試圖假冒成南韓產品(Made in Korea)出口的外國產品有增加趨向,以迴避美國總統川普的全面性...

貿戰衝擊 北京美式餐廳「明星食材」將消失 改用澳洲貨

北京一家主打美式風格的燒烤餐廳Home Plate BBQ,員工們正在重新打印菜單。隨著美中貿易戰的持續升級,曾是菜單「...

京東美團外賣戰/即時零售市場規模 2030年將逾2兆元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達6500億元人...

繼特斯拉後⋯豐田與上海簽約獨資蓋Lexus電動車廠

上海市與豐田汽車公司22日在上海舉行合作協議簽署儀式,確認由豐田汽車獨資設立的雷克薩斯(Lexus,凌志)純電動車及電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