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美關稅談判 傳陸介入施壓美「不樂見台灣3點」

台灣關稅20% 台股收盤「下跌108點」!金管會發聲了

京東砸753億元 向德國電子產品零售商Ceconomy提收購

為拓展在歐洲市場的影響力,大陸電商巨頭京東31日宣布向歐洲消費電子產品零售商MediaMarkt及Saturn的母公司Ceconomy作出自願公開收購要約。路透
為拓展在歐洲市場的影響力,大陸電商巨頭京東31日宣布向歐洲消費電子產品零售商MediaMarkt及Saturn的母公司Ceconomy作出自願公開收購要約。路透

為拓展在歐洲市場的影響力,大陸電商巨頭京東31日宣布向歐洲消費電子產品零售商MediaMarkt及Saturn的母公司Ceconomy作出自願公開收購要約,以每股4.6歐元的現金收購Ceconomy所有已發行及流通的不記名股份,交易估值約為22億歐元(約新台幣753億元),預計2026年上半年完成。

京東31日宣布,通過全資間接附屬公司JINGDONG Holding Germany GmbH,向歐洲消費電子產品零售商MediaMarkt及Saturn的母公司Ceconomy作出自願公開收購要約,以每股4.6歐元的現金收購Ceconomy所有已發行及流通的不記名股份。該價格較截至2025年7月23日3個月成交量加權平均股價溢價43%,交易估值約為22億歐元。

第一財經報導,Ceconomy公告,核心股東Haniel、Beisheim、Freenet和Convergenta已簽署承諾,同意就合計31.7%的Ceconomy股份接受此次收購要約。Convergenta作為Ceconomy創始家族凱勒豪斯(Kellerhals)的投資公司,將保留約25.4%股份。

Ceconomy表示,管理委員會和監事會支持與京東的合作,目的是通過更強大的財務靈活性、京東行業領先的技術、全通路零售和物流能力以及簡化的所有權結構,加速Ceconomy的「體驗電子產品」戰略及其增長路徑。Ceconomy的經營獨立性保持不變,擁有當地獨立技術架構,且無計劃對人員、員工協議及辦公地點進行調整。

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許冉表示,Ceconomy的市場領先地位、堅實的客戶關係及增長勢頭已成為其顯著優勢,「我們會堅定地投入資源支持其人才發展和獨特的企業文化,在已有的基礎上續寫佳績。我們將與團隊攜手強化能力,同時運用自身先進的技術能力加速Ceconomy正在推進的轉型進程。」

據公開資料,Ceconomy是歐洲消費電子產品零售商,其品牌MediaMarkt及Saturn經營全通路零售業務,電商業務覆蓋11個國家,擁有1,000家零售門市。Ceconomy今年1季度銷售額增長1.3%至52億歐元,增長得益於線上業務。

京東創辦人劉強東今年6月談及國際業務時表示,京東未來最重要戰略是國際業務,目前京東在歐洲布局3年,物流技術基本建成,但仍需再完善半年,到年底完成,歐洲明年正式營業。

目前京東在荷蘭推出的電商品牌ochama目前已在荷蘭、波蘭、法國等地組建自營倉庫,面向歐洲24個國家銷售全品類商品,提供全品類商品上門配送和自提服務。2025年3月初,京東物流在波蘭開設第3座倉庫。

電商 物流 波蘭

延伸閱讀

德國冬奧金牌得主遭落石擊中 命喪巴基斯坦山區

德國經濟辦事處長拜會台中市府 盧秀燕:面對關稅開拓歐洲市場

京東方入股彩虹光電位列第二大股東 陸面板產業整合加速

U12世界盃/胡誠恩雙響砲!中華隊17比0扣倒德國 明戰墨西哥閉門打

相關新聞

攻擊並控制陸軍企業服務器近1年 陸網安機構控美頻對軍事領域網攻竊密

中美間諜戰再起,受大陸國家網信辦主管的中國網路空間安全協會1日發布訊息稱,近年來,美國情報機構將網路攻擊竊密的重點目標瞄...

深圳目標 全球低空經濟第一城

深圳市發改委7月31日制定「深圳市低空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2024-2026年)」,目標是加快布局低空起降基礎設施、...

控美網攻滲透 陸外交部:將採取必要措施

中國網路空間安全協會今發布訊息稱,近年來,美國情報機構將網路攻擊竊密的重點目標瞄準大陸高科技軍工類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

雲台會6日昆明登場 深化經貿、文化合作

以「共用RCEP新機遇,推動雲台融合新發展」為主題的第13屆雲台會,將於8月6日在昆明開幕,活動總體規模約850人,台灣...

財星年度全球500強企業 中企上榜數連3年下滑

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近日公布2025年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中國有124家企業上榜,是2021年以來上榜...

232條款尚未宣布 會計師:台企需從稅務、產地與法遵調整策略

美國對台祭出關稅20%,但半導體232條款徵稅結果尚未宣布,後續發展將可能牽動半導體供應鏈變動。會計師建議,台灣企業需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