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綠能專孵小綠企,多少國營事業被拖垮

台電迄今累計虧損達四千多億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電迄今累計虧損達四千多億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油、台電和中鋼過去都是國營事業「金雞母」,貢獻鉅額稅收,近年卻連續虧損。究其原因,都與背負不當能源政策包袱有關。台電迄今累計虧損達四千多億元,中油則為六百多億元,均有待政府編列預算填補。中鋼剛歷經投資「興達海基」失敗,承受六十四億元虧損;經濟部最近又命它成立「台灣智慧電能公司」推動綠電,需承擔長期鉅額的支出,引發了工會不滿。

中鋼工會近日北上抗議,指責「經濟部坑殺中鋼」,其來有自。六年前,中鋼奉命成立「興達海基」承做離岸風電水下建設,扛起「百分之百國產化」的使命。未料因競爭力不足,加以歐盟告上世貿組織,新任經長郭智輝去年底決定放棄國產化政策;興達海基只能慘敗退場,中鋼虧損六十多億元。

此事尚未止血,經濟部旋又要求中鋼成立泛官股的綠電平台「台智電」,任務是大量購買離岸風電,再小量轉售企業。由於該計畫是廿五年統購,總價高達五五○○億元;工會質疑,在缺乏完善制度規畫下,「台智電」可能淪為另一個大型錢坑,讓中鋼難以翻身。這樣的質疑,並非杞人憂天。以民進黨政府對風電誇下「百分之百國產化」的海口,一到郭智輝就隨口「無痛放棄」,試問:政府政策還有什麼是持久可信的事?

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因受到與「台獨信仰」並行的「非核家園」理念強力牽引,不斷脫離科學和理性的軌道,到了「政治目的」超越「經濟民生初衷」的地步。為了「非核」,所以不惜成本發展綠電,並大量採用昂貴的天然氣發電。這除了增加人民的負擔,也違反「減碳」的普世價值,更造成日夜供電不穩的問題,甚至帶來天然氣槽船易遭海上封鎖的國安危機。更糟的是,所有壓力轉嫁到台電身上,包括電價「凍漲」、「買貴賣低」等,一個原本健全的公司便被搞得面目全非。在「政治人」的外行領導下,台電如同政府的奴工。

中油雖不直接發電,但因負責採購運送天然氣,多年吸收油電「凍漲」成本;久而久之,金雞母也變成落湯雞。民進黨只要下令「凍漲」,能源政策的錯誤立刻隱形;事實上,那些民眾看不見的問題,都被轉換成國營事業的虧損。然後,政府再利用預算撥補的方式,展現他們對國營事業的救援和施恩。換言之,國營事業這些年來,一直扮演「粉飾政策錯誤」的角色。

換個角度看,綠能政策更重要的「功能」,是在催生「小綠企業」。無論綠能發電再落後於目標,無論綠電價格再高,諸如「雲豹」等大小綠電新貴都能依附政策飛黃騰達。本事大的,光靠轉投資或牽線就大發其財;本事小的,靠著剝削太陽能板底下的土地一魚幾吃,照樣吃香喝辣。就算八竿子與發電扯不上關係的台鹽,前董座陳啟昱也能搭著順風車成立「台鹽綠能」,利用不平等合約掏空公司十幾億,然後揚長而去。

這也難怪,中鋼員工對於「台智電」的前景要瑟瑟發抖。目前台智電的功能定位,比較像是要解決上游離岸風電業者的銷售,它自己則要承受極大的囤電風險。再者,該公司董事長目前由經濟部標準局長陳怡鈴暫代,但其實際大權將由年方卅出頭的「小英男孩」副總鄭亦麟掌控。這樣經營的模式,或有利綠營裙帶企業發展,但對中鋼或台智電而言,誰能感到放心?

最近中鋼股價失守廿元大關,跌至一字頭,反映了投資人的不安。人們該擔心的絕不只是中鋼,而是拖累眾多國營事業的綠能,將何去何從?

社論

延伸閱讀

經濟部長郭智輝新年首座談 傾聽台南百工百業心聲

綠電平台是再一個錢坑?中鋼股價已見1字頭 經濟部3點回應工會批評

【重磅快評】經濟部爆跳船潮 怎應對川普2.0?

電價及綠電考量 郭智輝:5千瓩以上用電量資料中心不會來台設立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政治進入大亂鬥,賴清德扮推手或袖手?

民進黨在國會一再受挫,總召柯建銘喊出解散國會、解散國民黨、罷免韓國瑜和藍營立委等反民主口號,鼓動大罷免反制。行政院也不妥...

聯合報社論/綠能專孵小綠企,多少國營事業被拖垮

中油、台電和中鋼過去都是國營事業「金雞母」,貢獻鉅額稅收,近年卻連續虧損。究其原因,都與背負不當能源政策包袱有關。台電迄...

聯合報黑白集/海基會到底要做什麼?

海基會下年度預算暴增四成。外界質疑:兩岸對話中斷,憑什麼從國庫大搬錢?董事長吳豊山在立院備詢稱,交流事務從未間斷,幾乎耗...

聯合報黑白集/黑熊是門好生意

藍營立委最近質疑,黑熊學院在衛福部「公益勸募平台」募款,違反《公益勸募條例》「政治團體不得從事公益募款」的規定。衛福部回...

經濟日報社論/科研成長遲滯的警訊

國科會公布最新的「全國科技動態調查」報告,2023年全國科研經費創下新高,為新台幣9,373億元;但年成長率只有4.4%...

經濟日報社論/AI驅動科技革命對台灣的啟示

2025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在拉斯維加斯盛大開幕,作為全球科技界的年度盛事,不僅是各大科技公司展示最新技術的舞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