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朝貢團若上談判桌,別讓川普分拆了台灣
BBC報導質疑,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三兆台幣,卻換來卅二%高關稅,台灣還有何籌碼和川普談判?嚴格說來,賴總統派出的團隊任務是「納貢」,而非談判。他的五大策略再次出現「談判前奉送籌碼」的荒謬邏輯,明明主張爭取零關稅,卻先承諾擴大對美投資,所有產業都可加碼投資美國。底牌都掀光了,還能用什麼條件爭取零關稅?
川普歡迎各國領袖來談,但強調要「付很多錢」。白宮資深貿易顧問納瓦羅說,「別想降關稅就了事」,直言「非關稅欺騙」才是問題所在。賴政府要求降稅,須先搞清楚,美國認為台灣的「欺騙方式」是什麼。否則,白白犧牲國內產業獻上零關稅,搞垮台灣經濟,仍填不滿川普的無底洞。
國際間諸多分析指出,「對等關稅」創造美國財政空間和就業機會,川普則利用關稅槓桿改變地緣政治秩序,利用關稅談判攫取美國利益。例如,針對東南亞國家,要消除中國洗產地;和日本談,要汽車製造回到底特律。簡言之,「付很多錢」可用各種方式收取,未必是採購。台灣對美鉅額順差主要來自半導體及資通產業的出口,這些無法靠採購武器、農畜產品和天然氣扺帳,也非川普的目的。
台積電承諾赴美投資一千億美元,絲毫未能滿足川普的欲望,反而升高了他搜刮台灣的企圖。川普在關稅記者會繼續數落:「台灣奪走我們所有電腦晶片及半導體」。其後,財長魯特尼克受訪透露,關稅政策尚未納入半導體,川普仍在思考美國如何奪回晶片製造主導地位。魯特尼克說,「美國無法擁有全球的產業鏈,但出於國安考量,必須在某些關鍵領域增加本土生產的比重」。他以蘋果手機為例說,「為何手機非得在台灣或中國製造?為什麼不能用機器人自動化技術,在美國生產?川普說這些東西以後要在美國製造。」
由此可見,川普除看重台灣半導體業,還有自動化的資通產業。事實上,在拜登時代,台灣電子業者為響應美國「民主供應鏈」,已有一些從大陸轉赴美墨及東南亞設廠,這些業者是以整合上下游代工,包辦設計到後勤管理的專業電子製造服務EMS,如鴻海、廣達等;這也是台灣高科技製造業最重要的價值鏈。川普關稅新政,將加速他們把產線遷往美國。
換言之,川普並不急著和賴政府談判,因為關稅大刀已取得成果。賴總統該擔心的,反而是高關稅對台灣產業結構與經濟成長的傷害。
繼中國大陸、加拿大之後,歐盟也推出第一波對美國關稅的報復行動,英德等國也在醞釀中。關稅大戰烽火引燃,全球經濟情勢迫近懸崖。高科技產業大多是跨國企業,不需政府協助,反而傳統製造業與農業深受關稅海嘯衝擊,對經濟蕭條更無力承壓。可嘆的是,賴總統還沒談判即自掀底牌,不知道關稅戰只是第一波海嘯,後續還有經濟海嘯將襲來,政府卻毫無意識。
川普正藉由關稅戰「分拆」台灣,搬走我們最有價值的部分,惡化產業結構。可怕的是,賴清德卻一心一意想要滿足川普的貪婪,暴露他「台灣價值」思維的空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