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郭智輝六兆採購計畫,勿犧牲下一代利益
面對川普的高關稅硬仗,總統和經濟部長若連談判的「長相」都摸不清,如何穩紮穩打應對?日前的美台經貿視訊會議,只是相關談判程序的預備會議,代表性和層級都較低,也無具體結果。否則,雙方若已達成協議,政府為何至今仍對民眾祕而不宣?而郭智輝身為經濟首長,對於雙方談判層級、談判內容的輕重虛實都搞不清楚,一路「狀況外」。在這種情況下,民眾如何相信他能為台灣經濟前景作出最佳抉擇?
郭智輝和行政團隊的輕率,不止如此。郭智輝在立法院提到,應對川普關稅,政府計畫在未來十年「對美採購兩千億美元」,以此作為條件和美國談判。立委質疑他太早「自亮底牌」,可能會被川普吃得死死的,不利最後的談判結果。郭智輝則反脣相譏嗆立委「邏輯糟糕」,並以打「橋牌」為喻,說這是先「叫牌」,看對方的態度再作回應。
郭智輝所謂的兩千億美元,是盤點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的各種可能資源,作出預估加總金額。兩千億美元相當於六・五兆新台幣,絕不是一個小數目;亦即,政府每年平均要增加六千五百億元支出,約是一年總預算的兩成二。立委詢問這些財源如何籌措,郭智輝和閣揆卓榮泰都說「錢是滾動的」,跟美國買的東西,可以再轉賣出去。例如,買了美國液化天然氣進來,可以再賣給其他國家。
依此邏輯,可以看出郭智輝的如意算盤是:以承諾兩千億美元的對美採購案,換取美國的「關稅寬恕」。至於我國以「批發價」向美國採購的天然氣或其他物資,可能遠超過台灣所需要的數量;如果消化不良的話,日後還可以零售價轉售他國以求「變現」。這種「批發賺零售」的思維,反映了郭智輝的商人本能;但就台灣而言,我們能否承擔得起如此龐大的採購承諾,則是另一個問題。尤其,為了應付川普的四年「關稅暴政」,拿國家未來十年的財政去賭,不僅風險太高,也不合乎理性。一家企業可以任意押注,但一個國家能這樣賭嗎?
最令人擔心的是,在川普關稅壓力下,賴政府幾乎一面倒地採取投降姿態,極力宣揚「脫中入北」政策,卻從未謹慎地為下一代的經濟前景著想。試想,各種產業爭相遠赴美國設廠,包括蘭花產業都要聯手外移美國,不怕剝奪下一代的生存和就業機會嗎?事實上,川普的蠻幹,已引發美國和世界各國的不滿。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警告,川普關稅已讓美國經濟陷於通膨和經濟衰退的兩難。列為首波談判對象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也強硬表態「不會作出重大讓步」,也不急於達成協議。就連歐盟,也備妥四百多項商品的報復清單,準備回敬川普。在這種情況下,賴政府只想一味討好,不僅太過軟弱,也顯得極為不智。
且看台積電主動宣布加碼投資美國一千億美元,並未換得川普的積極善意,還不斷祭出關稅勒索,全球晶片產業因此受到重創。即可知,面對川普無盡的索求,賴政府目前最好保持冷靜觀望,俟主要對手與美國交鋒塵埃稍落,並觀察美國國內對這波混戰的承受度,再作出決定,才不致貽禍子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