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投資美國隊 應先停看聽

賴清德總統提出擴大加碼對美投資的應變策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提出擴大加碼對美投資的應變策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川普對等關稅造成重大衝擊,賴清德總統提出擴大加碼對美投資的應變策略。除了台積電加碼投資之外,未來其他產業,例如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都可加碼投資美國,政府將協助整合出「台灣投資美國隊」。這種做法似乎忘了前車之鑑,潛藏不少問題。

首先,回顧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宣布加碼投資的畫面:在原有投資650億美元的基礎上,未來將加碼千億美元投資,新建三座晶圓廠、二座封裝廠及一座研發中心,魏董還頻頻感謝川普的支持。台積電加碼對美投資,對自身的影響是成本增、效率降,拉低整體毛利率,且排擠台、日、德工廠的資本支出,美廠資本支出未來可能超過台灣,並增加技術外流的風險。對台灣整體的影響則是,將引發產業鏈超過百家的設備、材料商,也加大在美投資,晶片在台生產的比例甚至將降至一半,與美國的合作將反轉為對美依賴。護國神山可能失去「矽盾」功能,讓台灣陷入不安全。

但川普的回應卻是「一個稱讚,四個侮辱」。一邊稱讚台積電是「全球最大最強、掌控全球97%半導體市場」,又語帶羞辱的說「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產業)」,「台積電如果一直在台生產晶片,未來將會有30%、50%、甚至更高的關稅,他們怕關稅才來美設廠」,「我們沒花一毛錢」,「將來會廢止晶片法,沒有任何補助(台積電原獲66億美元補助)」。

其實,川普稱讚台積電,代表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遙遙領先,是靠自己的實力和努力而得,絕非偷、搶而來;市占率高達65%以上,近於賣方獨占,可以輕易轉嫁關稅給蘋果、輝達、超微、高通等科技大廠,哪怕關稅?美國不再補助,則確實會造成台積電毛利率遽減。但賴政府和台積電都未據理力爭,只能忍辱負重,但求川普在關稅政策上能手下留情。

結果呢?川普在一個月後還是對台課徵32%的對等關稅,顯然不把台積電這個美國史上最大的直接投資案當作一回事,證明我方亮出「王牌」太早,又未據理力爭,不但沒有「早鳥優惠」,還讓美方「零元購」,我方可謂輸得徹底。

其次,川普的關稅政策,兩周之內就出現了三次髮夾彎,即知川普反覆無常的性格,充滿了不確定性,我方更應靜觀其變。對等關稅引發美國債市崩潰,川普於9日緊急宣布將暫緩90天,以及11日美國海關公告豁免電子產品關稅,未料13日川普駁斥「關稅豁免」是假新聞,強調「沒有任何國家」能逃脫對美國不公平貿易逆差,及非關稅壁壘的責任,並預告將啟動「國安關稅」調查,一周內宣布半導體適用稅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半導體產業攸關國安,須在美國製造,無任何關稅談判空間。

可見得,川普關稅政策最大的問題,就是需索無度,反覆無常,完全不可預測,讓全球都對川普政府失去信任,以至於各國政府不知如何應變,各企業無法做出投資、採購、生產等重大決策,投資人在股債市場也進退失據,造成市場動盪不安。

因此,賴總統期盼美國也成立「美國投資台灣隊」,恐怕是一廂情願,還不如點醒美方,美方對台投資微不足道,遠低於我方對美投資累計已超過千億美元。美方對台的服務貿易享有鉅額順差,應納入貨品貿易的關稅中平衡考量。更有必要再拿出台積電不怕關稅的「王牌」,當作後續談判的籌碼。

何況,川普的關稅政策反覆無常,顯為「虛張聲勢」,注定是損人害己,讓美國陷於孤立;引發停滯性膨脹以及各國的反制後,隨時有可能放寬或叫停。我方應審時度勢,靜觀其變,謀定而後動,盤點有利的籌碼,實無必要第一步就掏出全部底牌,做出類似「零關稅、大採購」、成立「台灣投資美國隊」的唯唯諾諾。

社論

延伸閱讀

川普關稅反覆不定 滿手海外債慘套…富豪戶4月縮手不敢接

輝達H20遭突襲市值暴跌1880億 企業此刻最要緊:接通川普決策圈電話線

加總理因應關稅戰 喊話增國防預算

WSJ曝白宮宮鬥新篇:趁納瓦羅不在 2部長說服川普關稅急轉彎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誰在乎國安?賴政府的「卡珊德拉詛咒」

台北市長蔣萬安前天藉松山慈惠堂活動同台機會,面諌賴清德總統,強調居大位者一定要時時刻刻以民生為主、以蒼生為念,最近台灣面...

聯合報黑白集/有此政府,人民才要昏倒

閣揆卓榮泰自爆聽到美國課徵台灣卅二%關稅「差一點昏倒」,卓揆這席真心話,完全印證為何在川普掀牌後,府院會集體神隱;而賴政...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投資美國隊 應先停看聽

川普對等關稅造成重大衝擊,賴清德總統提出擴大加碼對美投資的應變策略。除了台積電加碼投資之外,未來其他產業,例如電子、資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