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美中對峙 半球化走向確立

美中針對川普揮舞的關稅大棒,已經展開談判。美聯社
美中針對川普揮舞的關稅大棒,已經展開談判。美聯社

美中針對川普揮舞的關稅大棒,已經展開談判,預料劍拔弩張,不易談成,因為中國外交部於川普執政百日前夕的4月29日發布影音《不跪》,影片強調,「中國不跪!中國不退!」向全世界發出了絕不向美國霸權妥協的鬥爭決心。

在此之前,中國宣布退回已向美國波音公司訂購的180架飛機,顯示與美國飛機產業徹底切割的意志;與此同時,有30萬噸阿根廷大豆被檢測發現原產地為美國,被中國海關直接退貨;還有,中國政府已通知各國企業,禁止將含有中國稀土礦物的產品銷售給美國防部和武器製造商,這明顯是中國利用稀土供應鏈優勢對美國施壓的一種戰略。

早在2018年,川普1.0上台未久突然對中國發起關稅戰之後,我們即意識到自上世紀二戰結束以來的全球化,響起了警鐘,之後,從川普到拜登,關稅戰之後又陸續發動了科技戰、產業戰、金融戰,我們預見到在全球化破滅後,一個新的「半球化」時代的可能到來。

所謂「半球化」,指的是兩個分別以美國和中國為核心的經濟圈,各自運行,並朝彼此之間聯繫與互動逐漸減少的方向發展,現在看來,這樣的形勢已經出現,且比預期來得更快更早。

全球化的形勢所以出現如此巨大而又戲劇性的變化,當然離不開中、美兩國關係的變化。

眾所周知,全球化一向是由美國主導並積極推動的,因為全球化不僅利於全球更利於美國。1979年中、美建交,中國展開改革開放,經濟迅速從低迷中展現活力,美國因勢利導,鼓動中國於2001年加入世貿,其動機一在於覬覦中國的巨大市場,二在於推動和平演變。未料和平演變未見苗頭,中國GDP增長極速,在2010年即超過日本成全球第二,製造業總產值也在同年超過美國成全球第一,讓美國備感壓力。

2009年上台的歐巴馬因此展開了針對中國的「重返亞太(亞太再平衡)」戰略,然功效甚微,中國崛起勢頭不減;2017年川普上台,認為中國經濟動力強勁全拜全球化之賜,因此決定反全球化,不斷退群及推翻各種經貿協定;與此同時,展開了對付中國的各種戰。2021年拜登上台變本加厲,搞「小院高牆,脫鉤斷鏈」,從產業鏈、供應鏈下手,形同切斷中國的奇經八脈,已經不止反全球化,而是逆全球化甚至欲置全球化於死地的地步了。

中國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所以在2025年川普2.0上台欲再度加碼對付中國,卻犯了一個重大戰略錯誤時,即抓住了機遇展開了強烈的反擊。川普的戰略錯誤是在對付中國時擴大了打擊面,竟以全球為打擊對象,這就給了中國機會,決定挺身而出,高舉反霸大旗,爭取一眾同樣被美國霸凌的國家一起反對美國。《不跪》影音中強調「中國不跪!中國不退!」就是在向世界各國喊話,稱「黑夜中總要有人站出來高擎火炬,劈開迷霧,照亮前路」。

可以看到,全球化瓦解之後走向「半球化」的態勢將愈來愈明顯。可以預見,這個一邊以美國為核心的「半球」,和一邊以中國為核心的「半球」格局,將在不同層面上同時發展。貿易或市場的半球化,一方是以美國為中心的西方國家(G7、五眼聯盟,還有南韓或印度等),一方是以中國為中心的南方國家(包括東南亞、非洲、中東及拉美等);產業的半球化和科技的半球化,範圍雖有出入但大格局雷同;另外,金融與國際貨幣,一邊是美元,一邊是歐元及數位人民幣,分別走向兩個「半球」的形勢與趨勢也可能益趨明朗。

但理論上,「半球化」不會是一個終極狀態,它最多是一個過程或階段,期間長短則不一定,最終還是會先後再走向「全球化」,那時就是所謂的「再全球化」了。至於這個「再全球化」如何進行,則取決於兩個「半球」未來發展,及各自的能量與吸引力的變化而定了。

社論

延伸閱讀

川普對等關稅第一國!美國與英國簽署貿易協議

豐田財測估新年度淨利驟減35% 川普關稅政策成重擔

與英貿易協定是障眼法?經濟專家狠批川普「脫離現實」:製造亂象

川普宣布英美達成貿易協議 英國產業憂喜參半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四千億預算的隱藏玄機:為二○二八大撒幣

宣稱為因應「川普關稅」可能帶來的衝擊,行政院擬定《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共編列四一○○億...

聯合報黑白集/軟柿子的命運

川普喉嚨都喊破了,美中終於敲定在瑞士會談,關稅戰主戲即將登場。沒人相信世界能一夕回到從前,但兩大角坐下談判,全球還是鬆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