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教宗表態挺烏克蘭!舊訪問曝譴責俄入侵 立場鮮明有別於方濟各

依然自己開車、到各地旅行 102歲營養學教授分享7長壽秘訣

經濟日報社論/房屋稅單事件 囤房稅新制恐須檢討

5月起將實施的囤房稅2.0,不少民眾趕在3月設籍,以爭取自住認定、節省房屋稅,帶動今年3月全台設籍戶數大增。本報資料照片
5月起將實施的囤房稅2.0,不少民眾趕在3月設籍,以爭取自住認定、節省房屋稅,帶動今年3月全台設籍戶數大增。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有兩則與住宅政策相關的新聞,一是5月開徵的「房屋稅2.0新制」出現稅單方面的問題,另一則是內政部遲至5月初才公布的2024年第4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仍居高不下」,引發房產稅新制是否仍過於複雜,甚至成效不彰的疑慮,進而激起住宅政策及相關稅制需要檢討改進的探討。

房屋稅稅單方面的問題,是指部分民眾發現自認為屬於「自住」、「公益出租」或「一般出租」的房屋,被列為「非自住」而課徵較高稅率,造成房屋稅負高於往年或超過預期的情形。加上部分民代的渲染,造成有些媒體誤報為「逾10萬人遭殃」、「稅額暴增」,讓各界產生房屋稅制問題嚴重的誤解。

其實,房屋稅2.0新制,更名副其實的稱呼為「囤房稅2.0」,那是部分學者和民間團體,鑑於不動產的持有成本(房貸利率及房屋稅、地價稅負擔)偏低,造成民眾囤積房地,掩藏房市供過於求的事實,發生空屋率超過10%,而房價、房租卻連年飆漲的荒謬現象,因此疾呼蔡政府將房屋稅改為「全國總歸戶,課以高度累進稅率」的囤房稅2.0。

可惜,民間的呼聲未獲當時的財政部及內政部的支持,導致全國的房價所得比,從蔡英文上台時(2016年第2季)的8.98倍,飆到2023年第2季的9.82倍,同期的房貸負擔率也從37.1%增至42.1%,房租也連漲了12年。青年弱勢買不起也租不起的民怨,醞釀了716遊行的訴求後,獲黨提名競選總統的賴清德,才於2023年5月突然要求財政部緊急提出「囤房稅2.0」方案,終於去年7月上路。

由於囤房已由北向南蔓延成為全國現象,囤房稅2.0必須將「非自住房屋」,由「各縣市歸戶」改為「全國歸戶」,再以全國持有總戶數,對應各地方訂定的差別稅率(2%-4.8%)課徵,也就免不了複雜。因此,房屋稅課稅系統由財政部資訊中心重新統籌開發、建置,並勾稽戶政系統,交叉查詢外縣市住宅狀況,轉供各縣市稅捐機關再依需求設定、列印稅單或繳款書。

以目前發生問題的情形來看,主要是課稅系統和戶政系統的建置格式不一致,致未能正確勾稽,造成少數民眾的稅單仍為非自住。透過地方政府和財政部的合作,改良房屋稅系統的缺失,重新印發稅單,延後徵收即可解決。

另一部分稅單的問題,主要因為民眾不太瞭解「自住」的新制,新增了「辦竣戶籍登記」規定,在新舊制轉換之間,少了申報「自住」程序。財政部已將辦竣戶籍登記及申報「自住」期限,延長至6月2日,應可解決問題。

至於公益出租,由地方主管機關核定為公益出租人後,向稽徵機關通報並由其主動核課。一般出租者,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於每年3月22日前向稅捐機關申報,即可適用1.5%至2.4%較低稅率。財政部也已公告延長申報期限,也可解決問題。

接下來,2024年第4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仍居高不下,是否代表囤房稅2.0成效不彰?由於內政部的指標時間落後將近半年,尚不能作為判斷的依據,較具參考價值的指標,應為去年7月以來,「空屋」釋出到房屋「交易」市場或「租屋」市場的件數與比率是否顯著增加?內政部應當提供房屋交易量和囤房稅2.0的相關資料,財政部可透過此次房屋稅新制,是否增加公益出租及一般出租的案件數,作為檢討房產稅政策的回饋資料。

如果數據顯示空屋釋出有限,且下一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沒有明顯改善,即代表囤房稅2.0目前的稅率結構(2%-4.8%)並未顯著影響囤房族的持有成本,亦即尚不足以有效引導空屋釋出,進而促成房價、房租的合理下調,則賴政府有必要在下半年,立即研擬擴大稅率結構的累進程度。

社論

延伸閱讀

內政部擬提放寬罷免收捐獻 翁曉玲:要有限制 否則變斂財

稅法三讀「改一字」 賴士葆:增加發票中獎小確幸

陳冲抨擊房屋稅繳稅亂象:當年納稅者權益保護法的立法缺失惹禍

83年次至93年次役男看過來 內政部開放申請延緩、優先入營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危機示警,賴政府卻深信「罷免救台灣」

英國《經濟學人》近日報導「一場有關台灣的超級強權危機即將到來」,直指賴政府反中措施適得其反,加劇社會撕裂,惡化台海局勢。...

聯合報黑白集/惡罷成功,收回五天假

立法院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把蔡政府砍掉的七天假「還假於民」。勞工朋友歡欣之際,仍不忘提醒只還了四加一天,而且憂...

經濟日報社論/房屋稅單事件 囤房稅新制恐須檢討

最近有兩則與住宅政策相關的新聞,一是5月開徵的「房屋稅2.0新制」出現稅單方面的問題,另一則是內政部遲至5月初才公布的2...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