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賴總統須道歉並改變,別躲在公民團體背後
「廿四加一」的首波大罷免,以全軍覆沒作收,這是人民對賴政府及民進黨的審判。但府院黨卻演出「集體失憶」,將責任全推給罷團,不僅拒絕道歉也無意反省,賴總統甚至說出「不是某方勝利,也不是另一方失敗」的大推託之詞。如此「敢做不敢當」的猥瑣行徑,實有愧人民對執政黨的託付。
這次大罷免,最後的連署執行雖是由各地罷免的「公民團體」執行,但最早的策劃者卻是民進黨府院黨三巨頭,包括賴清德、卓榮泰和柯建銘。這點,柯建銘在多次受訪中已透露詳情,其時間點甚至早在去年元月大選結束後不久。可見,「公民團體」只是動員工具,而非主其事者。尤其,賴清德多次以黨主席身分下達軍令狀,要求黨內全力配合,讓連署全部過關。直至後期,賴政府閣員下鄉開講,為罷團的全台大遶境助陣,賴總統也以「團結十講」添加柴火。如此赤裸裸的主導與協助,俟大罷免失敗收場,府院黨竟將敗績全部推給罷團,真是很沒擔當的演出。堂堂國家元首,拿公民團體當擋箭牌,格局何在?
敗選之夜,賴總統避不現身,僅在臉書發文:「對於投票結果,大家應該尊重接受。」所謂的「大家」,難道不包括他自己在內?否則,為何人民聽不到一聲道歉?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一樣離譜,他稱揚大罷免是「史無前例的偉大公民運動」;綠營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則說,大罷免發起是「公民社會對反共護台的堅持」。他們口徑一致,無非要把大罷免的失敗全推給「公民團體」。
民進黨內並非沒有清醒的頭腦。三月間,前總統陳水扁就提醒賴總統:這種大罷免世界少有,立法權的監督制衡都是正常的民主,「天下之大不能獨占,而要分享」。前副總統呂秀蓮也說,全面罷免讓人覺得「選完不認帳」,勸賴清德不要介入;連綠委王世堅也表明,他反對「仇恨式罷免」。然而,這些諍言全都消散在風中,被賴清德呼喚青鳥的雷聲掩蓋。不僅台灣容不下異議,連民進黨內也成了一言堂,不同聲音全部消失。這是民進黨創黨以來最「內卷」的時刻,在一個民意基礎最薄弱的總統手裡。
這次大罷免,民進黨的野蠻民主以「全軍覆沒」作收。這當然無法稱為藍營的「勝利」,卻絕對是綠營的「慘敗」。原因無他,賴清德就任一年多來,非但未拿出建樹,他更用大罷免將台灣民主捲入仇恨及惡鬥的泥淖;如今,受不了窒悶空氣的選民群起反撲,要求他回到民主正軌。賴總統卻還想假裝事不關己,這只會反證他的褊狹澆薄,進而失去各界的尊重。
面對如此重大的挫敗,賴總統的迴旋空間其實不是太多。第一,他應該先向全國人民致歉,為這場勞師動眾的罷免承認失算與挫敗。第二,他可以辭掉黨主席,宣布自己將專心於國政治理,避免「黨政不分」繼續傷害台灣民主。第三,他可以宣布撤換閣揆卓榮泰,換上一位能力更強、更具同理心、也更懂妥協之道的新揆,以示朝野和解之意。如此,讓藍綠白三方放下一年多來的惡鬥心結,讓政治從「善意」重新啟動。若能如此,這場大罷免至少對台灣還算有些正面意義。
看賴清德在敗選夜的表現,他顯然無意道歉,遑論認錯;他只想躲在罷團背後,讓別人幫他擋子彈。這雖符合賴清德的執拗性格,卻顯然無助於修補民眾社會情感與國家裂痕,對他未來的治理也相當不利。會妨礙賴清德成為傑出元首的最大因素,恐怕就是他的偏執與偏聽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