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志克/歐美國家右傾化的病根與療方
極右翼政黨去年橫掃歐洲各國的國內選舉,在三分之一的歐洲國家中位居該國前三大政黨之列。譬如說,激進右翼的自由黨成為奧地利的最大政黨;在法國歐洲議會選舉中,極右翼的國家集結黨獲得的票數名列第一,兩倍於總統馬克宏的政黨;在上個月的德國聯邦選舉中,成員有納粹傾向的德國另類選擇黨以超過兩成的得票率位居全國第二。同樣地,在英國、義大利、荷蘭、瑞典等國的選舉,極右翼政黨皆大有斬獲。類似的趨勢也在美國發酵:共和黨在川普領軍之下,以二十年來首次贏得普選之姿,再度奪回總統寶座,並同時取得參眾兩院的控制權。
以上每一個案例,工人階級選民都扮演決定性的角色:這些選民紛紛拋棄了與左翼政黨的傳統政治聯盟,一股腦兒轉向結合經濟民粹主義與文化保守主義的右翼政黨。近二十年來,左翼政黨傾向支持基於自由貿易理念的全球化經濟政策,並主張強調人道主義的寬鬆移民政策。全球化政策導致許多國內工廠因失去競爭力而關閉,進而造成成千上萬製造業工作職缺的裁撤。與此同時,大量的移民帶來豐富的勞動力,壓低工資水平,直接沖撞低階就業市場,給當地工人階級帶來進一步的就業壓力。
這樣的政策對工人階級的生計造成巨大傷害,也讓他們的家庭和社區經濟狀況陷入螺旋式的下沉,因此工人階級的怨懟、憤怒甚至絕望感不斷累積增強,最後只好狂熱擁抱倡導民粹的右翼政黨。二○二四年競選期間,川普不斷鼓吹提高關稅以削弱外國產品的競爭力,以及用大規模遣返降低外來移民對國內社經的衝擊。這些主張對工人階級無異是天籟仙樂,也讓川普成功攻陷許多傳統堅定支持民主黨的選區。
過去幾年來,歐美國家中唯一一個左翼執政黨能夠接連贏得選舉、持續執政的特例是為丹麥。丹麥的執政黨—社會民主黨,審時度勢的移民政策對未來幾年歐美國家如何扭轉這波右傾化浪潮,頗有啟發借鏡的價值。
社民黨在二○一五年選舉落敗後,推出具工人階級背景的女性新領導人梅特‧弗雷德里克森,她也是丹麥現任首相。經過三年的專家訪談、數據研究和自我反省,該黨提出具有以下三大支柱的新移民政策:更嚴格的移民審查,更積極地將移民融入丹麥社會,以及擴大對外援助以扶持落後國家。實施下來發現,確實降低經濟不平等、強化社區意識,並促使公民更有意願幫助較不幸的鄰居、國人甚至其他國家。
社民黨的移民政策有其理論基礎:當大量移民進入一個地區,該地工作機會會變少,學校會變擠,居住環境會變差,犯罪率會提高,最會因此付出代價的是當地的工人或下層階級。而且移民愈多,社會互信度往往愈低,政府福利也較不慷慨。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顯示:過去美國一百五十年裡,移民數量與社會不平等往往成正相關。所以,想真心保護社會弱勢,必須限制移民量。經過這番改弦易轍,社民黨在二○一九年的選舉重新掌權,當時四十一歲的弗雷德里克森也成為丹麥史上最年輕首相。此後這個移民政策幾乎成為全國共識,並讓弗雷德里克森於二○二二年再度勝選。
只靠更嚴格的移民政策、無需高舉反全球化旗幟,社民黨就能成功贏回工人階級的支持與執政權,因為製造業僅占丹麥GDP的百分之十五,且主要集中在風力渦輪機、製藥、醫療、和高端機械運輸設備,所以到目前為止較不易受到亞洲低價競爭影響。(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