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冷知識】烏龜的祖先沒有龜殼?科學家澄清:演化上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哈囉大家好,我是帽帽!
你知道嗎?烏龜一開始長出龜殼,可能不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是用來挖洞哦!?
化石總是充滿驚喜,不僅因為他們保存了千萬年前的生物形態,也可以透過更多的研究,讓我們可以一窺這些史前生物神秘的面紗哦!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古代動物的冷知識吧!
首先登場的是正南龜(Eunotosaurus),他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烏龜的祖先,但後續的研究中認為正南龜缺乏足夠證據,所以不能被歸類在龜鱉目,改為無孔亞綱的分類未定屬。
雖然不是烏龜的祖先,但在龜殼演化上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正南龜與現代烏龜不同的是,他們只有腹甲沒有背甲,這讓科學家提出一個假說,烏龜的龜殼一開始演化的作用不是為了保護自己、抵禦外敵,而是為了將自己固定好,然後用強壯的四肢來挖掘土壤。
這也與現代烏龜會挖坑產卵或挖洞躲藏、冬眠等行為相符!
龍王鯨的學名是Basilosaurus,這名字的意思是「帝王蜥蜴」,因為剛開始發現它的化石時,科學家們誤以為他們是一種巨大的海洋爬蟲類。
但經過更深入的研究後,英英國解剖學家理查·歐文發現這些化石的骨骼結構其實更符合哺乳類的特徵。 於是歐文提議將它重新命名為Zeuglodon cetoides,但由於命名規則的要求,最早的名字Basilosaurus必須沿用下來。
但他的中文名字則靈活翻譯成了「龍王鯨」,這個名字很適合這個史前哺乳動物,因為他確實是一種巨大的早期鯨類,儘管名字裡有「蜥蜴」,但他的真身卻是哺乳動物。
順帶一提,雖然龍王鯨的頭部有將近2公尺,但他身體更長,頭部可能只佔全身的十分之一,這也算是另類的巴掌小臉吧!
有一塊於1950-1970年代出土的化石,起初這塊化石上面的紋路被認為是植物葉片的化石。 到了2003年,這塊化石標本被描述為蝶藻屬成員(Sphenophyllum colombianum)。
這引發古生物學家注意,因為這些化石來自1.32億年前至1.13億年前的早白堊紀時期,而蝶藻屬生存年代則是在白堊紀以前1億多年的三疊紀。最後在多方研究後才證實了,這其實是一隻生存在1億年前白堊紀的海龜龜殼內部的化石!
這塊化石也因為從植物轉烏龜的有趣發展,最後也被以寶可夢中草屬性的龜型寶可夢名稱來名為為「草苗龜」。
化石的故事不僅揭示了古生物的樣貌,還讓我們看到命名與科學探究的樂趣。透過對他們的重新認識,我們更加了解生命演化的歷程。 畢竟,這些上億年存在過的生命真相,是需要時間、智慧與運氣才能被完整拼湊出來。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