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蘋果iPhone 16e、iPhone 16有差異嗎?差價8千該買哪一款?1表看價格、規格、功能

北約最大規模軍演!川普混亂下的歐洲要硬起來?

大S樹葬時間延後…傳具俊曄太不捨 盼有地方專屬愛妻

熊出沒!台東低海拔山區台灣黑熊頻現蹤 專家曝3原因

台東市郊卑南鄉利嘉林道再度出現台灣黑熊蹤影,且發現出沒點僅低於海拔500公尺,創下林業及保育署台東分署在該林道發現黑熊最接近人類活動區域的記錄。圖/林保署台東分署提供
台東市郊卑南鄉利嘉林道再度出現台灣黑熊蹤影,且發現出沒點僅低於海拔500公尺,創下林業及保育署台東分署在該林道發現黑熊最接近人類活動區域的記錄。圖/林保署台東分署提供

台東市郊卑南鄉利嘉林道再度出現台灣黑熊蹤影,且發現出沒點僅低於海拔500公尺,創下林業及保育署台東分署在該林道發現黑熊最接近人類活動區域的記錄。當地民眾說,「不會害怕!都有訓練怎麼人熊共處」。生態專家表示,研析原因的結果是好的,應該要維護下去。

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姜博仁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台灣黑熊近年出沒在東部中低海拔山區,研析可能是台灣黑族群數量增加,新增個體勢必尋找新棲地,活動範圍就會擴大到中低海拔區域活動,再來就是有些個體會跟隨季節性來覓食,來到中低海拔覓食,才會被發現,最後就是中低海拔林相修復良好,提供豐富的生態及食物環境資源,這也成為黑熊下山活動的誘因之一。

近日一名李姓男子在卑南鄉利嘉林道開車目擊1隻台灣黑熊於林道上奔跑,他立即通報林保署台東分署,並將行車紀錄器影像提供給分署,經檢視提供的行車記錄器影像,確認是一隻亞成熊。台東分署獲報後,立刻派員現勘並訪談周邊居民及農場業者,及宣導人熊遭遇因應方式,居民及業者均表示將配合落實食物管理及主動通報等避免人熊衝突的各項措施。

據了解,台東市郊的卑南鄉利嘉林道,林保署台東分署於2017年12月設置紅外線攝影機,隔年1月就觀察到台灣黑熊蹤影,之後就陸續接獲黑熊出沒相關訊息,包括發現抓痕、足跡及果樹或蜂箱遭破壞等,2024年4月底有民眾更在林道上看到台灣黑熊攀爬山壁及母熊帶著2隻熊寶寶漫步的模樣,且都被記錄下來。

「遇到黑熊是不會害怕的。」當地居民說,台東分署都會定期來教導他們如何和黑熊共處,也訓練如何防範及通報,其實有黑熊出現在家裡後院(利嘉林道),這也代表他們的生態環境很好,動物稀客都願意來走走。

林保署台東分署呼籲,在山區遇見黑熊要遵守人熊相遇守則「勿裝死、勿停留、勿靠近拍照」,保持鎮定,以面對黑熊的方式慢慢循原路後退,特別是遇到小熊,務必盡速離開,避免被母熊護子行為攻擊,林道上設有人熊共處解說牌,提醒因應措施。

另進入山區務必做好食物管理及垃圾不落地,將食物、廚餘及包裝袋打包下山;登山健行者建議攜帶「熊鈴」等可以發出聲響的防熊裝備,黑熊出沒熱點盡量結伴同行。

台東 台灣黑熊

延伸閱讀

台東利嘉林道台灣黑熊現蹤 首次低於拔500公尺

影/海拔僅119米 台灣黑熊母子下山了!首度現身省道台9線逛大街

短期氣候趨勢這時回暖 賈新興:下周五不排除再有寒流

全台濕答答!南方雲系影響 12縣市大雨下到晚間

相關新聞

帶毛小孩同行 台南6大文化景點辦寵物友善入園抽好禮

台南市寵物友善系列活動熱烈展開!自2月17日起至4月6日止,赤崁樓、安平古堡、安平樹屋、億載金城、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熊出沒!台東低海拔山區台灣黑熊頻現蹤 專家曝3原因

台東市郊卑南鄉利嘉林道再度出現台灣黑熊蹤影,且發現出沒點僅低於海拔500公尺,創下林業及保育署台東分署在該林道發現黑熊最...

台9線黑熊母子下山覓食 「熊出沒」最低海拔紀錄

台灣黑熊頻繁現蹤,一對黑熊母子日前現蹤台九線花蓮舞鶴路段,林保署確認是台灣首度有野生黑熊出現在車輛頻繁的台九線上,更創下...

【動物冷知識】動物界的太陽拳!藍舌蜥的「舌尖魔法」 瞬間擊退捕食者

哈囉大家好,我是帽帽!你知道嗎?有一種蜥蜴遭遇到捕食者的自保方式,居然是吐舌頭!?

彰化又見石虎路殺 去年至今已8隻

彰化縣去年通報路殺石虎達7隻,經八卦山的東外環道路旁前晚又有1隻,都在棲地熱點;台中市近2年在人口稠密區更發現2起以上石...

生存欲望強烈!「食材」高腳蟹浴室復活 饕客驚:好像快被牠吃掉

根據日本媒體ねとらぼ在2025年2月11日的報導,網友奇食崇拝者Rikutо(@naze6622),在東京御徒町專賣海鮮的店家「吉池」花了33,000日圓(約台幣6,930元)的高價購買了當時奄奄一息的巨大高腳蟹。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