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野生獼猴衝向遊客 壽山動物園還原真相:他挑釁在先

高雄1名男子昨天與孫女在壽山動物園的親水廣場附近遇到獼猴,男子竟朝獼猴丟擲不明物品,猴子被激怒後,突然加速接近,嚇得男子與孫女連忙倒退。園方說,獼猴通常不會無故攻擊人,可能是因民眾提著塑膠袋、疑似挑釁行為所致。
網友拍下男子挑釁獼猴的過程,直呼男子是在「挑戰台灣獼猴」,如果不是獼猴對男子還有一點仁慈,恐怕就會真的攻擊,「無論什麼動物,請別亂挑戰」。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秘書長林美吟說,獼猴主動靠近人類,往往是因塑膠袋、提袋等物品引發聯想,「牠們早已將這些與食物畫上等號」,當人類手上提著這些東西,又作勢攻擊,就可能引起獼猴的反擊,這其實是牠們相對自然的反應。
她指出,從影片畫面判斷,獼猴在出現衝撞動作前已有「威嚇展示」,例如挺身、瞪視與靠近等,這是動物在發出警告訊號。林美吟強調,此時人類應記住三大原則:「閉上嘴巴、不直視牠、儘速離開現場」。許多民眾在面對野生動物時會下意識張嘴、露牙、大聲喝斥,這些動作對獼猴而言反而更具威脅性。
壽山動物園主任莊絢智表示,園區長年觀察發現,塑膠袋與紙袋對獼猴的吸引力極強,只要與食物產生連結的可能性存在,牠們便會主動接近人類。園區透過告示、廣播與宣導,呼籲遊客「食物不外露、不邊走邊吃、不使用塑膠袋」,但仍常見民眾無意中觸犯相關禁忌。
莊絢智提醒,即使是夏天白天,獼猴仍可能出沒於人潮與食物集中的區域,因牠們會「認路找食物」,並不因高溫而完全避開人群,呼籲民眾,進入園區應避免攜帶或外露食物,若遇突發狀況,應立即通報園方處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