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2025「大阪世界博覽會」來了!8大亮點展館+特色國際展館 朝聖「全球最大木造建築、高17米鋼彈」

五年一度盛典!暌違逾50年,2025「世界博覽會」再度來到日本大阪舉辦,將自2025/4/13起至2025/10/13展開為期六個月的世界盛會。本次以「構建未來社會,想像明日生活」為題,預計能吸引超過2千800萬人次參觀。
「2025大阪世博」選址在大阪灣中的人工島「夢洲」,除了亮點「8大特色展館」外,還有各國展館精彩亮相,以下整理各大重要看點,讓你開眼界不眼花!
【8大特色展館】
唯一1個開放式特色展館:Better Co-Being
「Better Co-Being」展館以特殊App、現場3D觸覺技術互動裝置等數位科技打造沉浸式體驗,讓觀展者參與到未來社會建構與自然、科技的共榮共鳴。
「生命的未來(いのちの未来)」展館
該展館設計以「水」為主要元素,打造瀑布主視覺,聚焦時下核心議題「AI人工智慧」,探討人類與機器人科技如何共存以創建更美好的社會與生活。更以「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為最大亮點,像是人形與服務型機器人、機器人互動與表演等。
生命的遊樂場 水母館(いのちの遊び場 クラゲ館)
水母館為結合音樂、藝術與科技的體驗空間,流線型展館外型有如水母漂浮,主打「五感刺激、互動裝置」邀請觀展者體驗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STEAM教育樂趣。展館內中央設置的「創造之樹」同樣切合主題,提供最主觀的視覺焦點。
「null²」展館
本展館主題為「數位自然」,以數位藝術、鏡像與互動裝置等建構虛擬世界,館內布滿鏡面,還有數位化的鏡像分身,提供超現實的驚喜體驗。
生命動態平衡館(いのち動的平衡館)
由生物學者主導的「生命動態平衡館」擁有細胞膜般的特殊外型,運用多媒體打造生物展示與互動體驗區,以科學角度探索生命奧秘及進化。
「EARTH MART」展館
「EARTH MART」是一座擁有茅草屋頂的特色展館,主題正如其名「地球市場」,創造有如超市購物般的驚喜體驗,集結世界各地美食、文化,重新探尋飲食方式與未來生活。
「生命循環冒險(いのちめぐる冒険)」展館
以方塊組成的展館「生命循環冒險(いのちめぐる冒険)」主打虛擬與擴增實境體驗「超時空劇場」,可從海洋、宇宙等多種視角開啟探索生命旅程。
對話劇場「生命的見證(Dialogue Theater –いのちのあかし–)」
結合電影和影像藝術的「對話劇場」本身是棵超過百年高齡的銀杏老樹,周圍有來自關西地區廢棄校舍及建築構成的新奇場域,以每日議題與對話推進與參觀者的交流與互動。
【精選各國展館亮點】
日本館:圓形展示場域,採用日本最先進技術展示生命循環,並以博覽會場內的垃圾進行生質燃氣發電,展現期望達到的永續型未來社會。
玉山數位科技台灣館(TECH WORLD):以群山作為設計靈感,結合立體影像和數位技術,打造多元互動模式,並融入台灣傳統藝術、原住民文化表演等,使得本土文化更具生命力。(官網分類在民間展館)
中國館:雙曲面造型呈現中國傳統卷軸意象,展示來自自然、適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生活的中國文化及藝術美學。
美國館:由兩座三角形木造建築打造,搭配LED屏幕展示著名景點,以太空探索、可持續發展為體驗主軸。
荷蘭館:展館最大特色為「升起的太陽」,象徵0碳排能循環的潔淨能源,打造迎接下一個黎明的意象。
西班牙館:以「不浪費資源」為理念,透過租賃、回收及再利用建造,由30個預製模組基座構成,整體空間約1,070平方公尺。
比利時館:設計概念圍繞「水」,呈現固體、氣體、液體等水的三態,展示生命科學、人類中心技術等領域。
義大利館:體現文藝復興時期文化底蘊與願景藍圖,詮釋「理想城市」的重點主題。
沙烏地阿拉伯館:以沙漠、城鎮等當地型態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並藉由光線、聲音等感官刺激帶領參觀者開啟探索之旅。
卡達館:隈研吾建築事務所及卡達博物館攜手設計,結合傳統造船技術、日本木工榫接工藝,呈現多元、具流動感的建築美學。
【其他核心看點】
全長達2公里的標誌建築「大屋根環(大屋根リング)」環繞特色展館,高度約12至20公尺,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全球最大的木造建築物」,展現博覽會「多樣而統一」。整體主視覺為「生命之環」,其屋頂「空中走廊」得以俯瞰全會場與大阪灣。
日本最夯IP「萬代南夢宮鋼彈館」打造鋼彈的世界觀,展館外型以未來「太空港」為概念,最大亮點無非是館內「高17公尺的等比例鋼彈」,為參觀者帶來最直觀的臨場震撼感。
EXPO 2025大阪世博
活動期間:2025/4/13~10/13
開放時間:9:00-22:00
活動地點:大阪灣夢洲
門票:依官網公告為準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