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99%網路通訊靠海纜!2023年受損10次、今年已2次 為何預算遭砍 極不利政府應變?

撰文‧林良昇
兩年前,馬祖一次長達50天的網路黑暗期,揭示台灣網路通訊的脆弱性;海纜損壞導致斷網,攸關民生、經濟及國安,政府理應投入的防衛經費,卻遭立法院動刀。
「你尚未連接網際網路」,如果有一天打開電腦和手機,螢幕只有這令人焦慮的9個字,這種被斷網的日子,你能忍受多久呢?
2023年2月,連接台灣本島到馬祖的兩條海底電纜「台馬二號」、「台馬三號」,在一周內接連疑似遭中國船隻損壞,導致通訊受阻。當時,馬祖許多民眾夜間聚集在中華電信服務站外,搶用備援微波系統的微弱Wi-Fi熱點克難上網,形成數位時代罕見的奇景。
在斷纜狀態下,馬祖人用手機傳一則訊息,耗時超過20分鐘,不只電話、電視訊號薄弱,旅宿業無法接訂單、交通系統打結、生活物流卡關,各行各業衝擊慘重,前後度過長達50天猶如孤島的網路黑暗期。
馬祖當年的夢魘,看似離台灣遙遠,畢竟台灣本島有14條國際海纜、10條國內海纜,可以相互備援;但是在專家眼中,台灣受限地理環境、國際情勢和相關技術,通訊韌性面臨挑戰,我們與斷網的距離,比你想像的更近。
海下通訊命脈 受損次數攀高
「台灣雖然是資通訊大國,卻有99%以上的網路通訊仰賴海纜。」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黃勝雄說明,作為海島國家的台灣,在低軌衛星還未充分建置以前,連結至海外的海纜幾乎是連接網際網路(Internet)的唯一管道。
儘管目前有微波、低軌衛星等備援技術,但與海纜所能提供的頻寬不能相比,無法穩定支應全國使用量,「就像加油站和油田,量體差別太大,至少差百萬倍。」黃勝雄形容。
海纜就像是「數位生命線」,不只提供生活日常的通訊上網,更會影響跨國金融交易、經貿往來及國家安全,是各國重要的關鍵基礎設施。「平常沒什麼感覺,只有海纜斷掉的時候,才會察覺它的重要性。」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強調。
然而,這條容易被忽略的通訊命脈,正遭受嚴重威脅。據官方統計,自2019至2023年,每年平均有7到8件海纜受損案,2023年更攀上12件的高峰。
在自然狀態下,海纜本來就會老化受損,但台灣近年有八成案例來自外力因素,如遭到抽沙船、漁船與貨輪破壞,也因為索賠不易,4年來30多件受損案件,只有兩案求償成功。
今年初,兩個月內連續發生兩起國外船隻斷纜事件,更讓台灣的海纜韌性挑戰直逼眼前。
船隻徘徊 放下錨爪輕易勾斷
1月3日,一艘具中國背景的喀麥隆、坦尚尼亞雙船籍「順興三九」權宜輪,疑似在基隆港外海下錨,拖斷野柳東北外海連接到美國西岸的國際電纜「橫太平洋快速海纜系統」,事發後船隻航行至韓國釜山,我國海巡署未能進一步調查。
另一案則在2月25日,具中國背景的多哥共和國籍「宏泰五八」權宜輪疑似拖斷國內海纜「台澎三號」,海巡署帶回船隻,不排除是中共侵擾行動,涉案的中國籍船長在4月11日被台南地檢署以違反《電信管理法》起訴,這是我國首件起訴涉案人員的海底斷纜案。
台南地檢署在起訴書中揭露,該貨輪電子海圖有標示台灣海纜位置,船隻在公告禁錨區不得下錨,但船長卻在凌晨指示船員將錨爪放入海中拖行,於「台澎三號」海纜上方以Z字形徘徊長達數小時,最終用錨爪勾斷海纜。
這個案例充分海纜通訊的脆弱性,「不需要高科技,只要有船錨就能輕易勾斷海纜!」黃勝雄直言,即使在深度較深的台灣東部海岸,破壞海纜的難度也沒有想像來得高。
現行海纜的事前防護和事後維修,都由中華電信負責,主要透過海纜自動告警系統和雇用船舶執行海纜巡查作業防範,並由國際的區域海纜維修組織,進行事後維修。
然而,不只事前防範不易,事件發生當下的處理和後續搶修的困境,更是強化海纜防衛網的挑戰。
首先,破壞海纜的風險低,不僅蒐證不易,法規面的究責工具也有限。黃勝雄解釋,國際海洋法授權由各沿岸國家自行訂定海纜遭破壞的相應罰則,但沿岸國的管轄範圍只有離岸12浬(約22公里),在12浬以外的公海,船旗國(視為船舶的國籍)才有管轄權,若要採取登檢動作,得經過船旗國與船主同意。
即使能夠順利登船,查緝也不容易。以宏泰案來說,海巡署當時監控長達3天,仍無法阻攔海纜被切斷,原因與船隻距離和海象有關;海巡署也表示,商貨輪與海巡艦艇存在噸位與舷高差距,有時會遇到無法登檢等窒礙情況。
更遑論船隻對海纜的威脅,只是中國對台灣「灰色地帶」侵擾的一部分,第一線執法的海巡署,還有防範船隻越界、護漁等任務,往往疲於奔命。
由於台灣地理位置特殊,斷纜不只影響民生通訊,更攸關產業發展與國安問題。
舉例來說,谷歌約10年前在彰化彰濱工業區建置資料中心,就投資4條於台灣上岸的國際海纜。「資料中心如果斷網,只能服務台灣本島,不能連到其他國家,不利產業發展。」蘇紫雲點出來台投資設廠的外國企業,對海纜防衛的重視。
按理說,高度仰賴海纜通訊的台灣,應投入更多經費,強化這項關鍵基礎設施的韌性。但弔詭的是,今年審查總預算時,立法院卻反其道而行,大刀刪減相關預算。
數發部今年度原本在「數位韌性應用強化計畫」編列5.3億元,推動非同步衛星網路通訊、增設與強化海纜登陸站、微波網路等,卻遭到立法院大砍3億元,刪減幅度高達56%,間接影響發放的補助款,降低業者強化資通訊韌性的誘因。
身處防衛海纜最重要的海疆第一線,海巡署的預算衝擊更為直接,一共遭刪減8.2億元、凍結8.8億元,影響新建海巡艦艇的交艦。
此外,台灣的國際海纜是與各國分擔投資,仰賴國際聯防,平時在法規和技術面的國際交流,至關重要。但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揭露,今年海巡署國外旅費遭刪減15%,且決議「不得流用」,代表連上級機關海委會的預算,也無法支援海巡署的出國旅費。
對此,行政院四月底提出4100億元的特別預算,當中包含強化國土韌性的1500億元,立法院應盡速針對必要的基礎關鍵設施維護,給足相關經費。
掌握船隻黑名單 強化監控
因應今年海纜斷裂事件頻繁,交通部航港局已建立96艘權宜輪的「黑名單」,強化船隻監控;為避免船隻未開啟自動識別系統(AIS),導致海巡署難以掌握航跡,航港局也預計修正《船舶法》,針對濫用或偽冒AIS的船隻開罰。
至於在設備層面,蘇紫雲則建議,政府可以投入更多預算,讓海巡署增加航空兵力,強化監控船隻效率,有效降低海巡負擔。
台灣資通訊與海纜息息相關,為防止台灣全面斷網的「最壞劇本」成真,對通訊韌性投資預算不能省,立法院應理性監督,才能彌補先前刪減預算的缺失。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82期)
延伸閱讀》
譚敦慈中年喪夫,如何打造退休後源源不絕的養老金?兒子從埋怨到感謝「活到老、領到老」
他買200張台光電跳空跌停、忍痛砍在7塊:每天吃一樣便當、讀K線贖罪「融資本身就是妖魔」
東沙環礁陷生態危機!棘冠海星大爆發如蝗災,恐2年內啃光石珊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