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球拍進擊晶圓代工廠 化工廠神轉型!當年沒人懂半導體 如何打進CoWoS供應鏈?

撰文‧王子承
從網球拍產品起家的頌勝材料,經過20年的轉型,現在成功進軍半導體研磨墊的市場,挑戰美國、日本化工龍頭大廠。
正當台灣聚氨酯(PU)廠還因為中國同業削價競爭,紛紛陷入虧損之際,位在台中西屯工業區的PU業者頌勝科技材料,卻似乎未受影響,去年2.38億元的獲利,比2023年成長3.9倍,毛利率更高達46%。
今年3月底登錄興櫃的頌勝,目前有近六成營收來自半導體相關產品,其開發出的半導體製程用研磨墊,賣進全球知名晶圓代工大廠,並打進CoWoS供應鏈。據頌勝資料顯示,公司半導體研磨墊產品的全球市占率達3.6%,與美商杜邦、英特格等國際化工廠同場競爭。
除了半導體研磨墊,頌勝去年上半年另有38%的營收,來自於醫療與運動產品。事實上,如今能與國際大廠在半導體耗材領域短兵相接的頌勝,起家產品竟然是網球拍柄及內部填充物。
而「從網球拍到半導體」的神轉型,與董事長朱明癸有著很大的關係。「我們都說他是朱大膽!」頌勝財務長林順陽笑著說。
遇金融風暴 轉往應用端發展
朱明癸的創業緣起,來自於某種「不服氣」的心態。擁有化工背景的他,畢業後先在化工廠任職,負責開發網球拍複合材料。當時他發現台灣化工廠都必須從國外進口PU原料,於是暗自許下心願:「我想要有台灣自主開發的原料。」
1986年,朱明癸決定創業,主攻網球拍PU原料,且順利打進Wilson、Prince等知名網球拍品牌供應鏈。但在亞洲金融風暴肆虐的九七年,朱明癸深感PU原料利潤率不夠高,就決定公司必須往下游化工成品走,提升附加價值。
但問題來了,公司不能與既有客戶搶生意,也就要轉往其他新應用發展。朱明癸回憶,那些年嘗試過的產品五花八門,從滑鼠墊、醫療鞋墊到車用過濾器等;直到2000年,他與半導體界朋友交流後,才真正改變公司命運。
那時,朋友遞給朱明癸一塊半導體化學研磨(CMP)製程用的研磨硬墊產品。「這一片是進口的,很貴!」他計算研磨墊成品,比起PU原料增加10倍價值,儘管當時公司內沒有人懂半導體,但考量自家已經掌握上游PU原料供應,他還是決心大膽投入。
為了打進半導體產業,朱明癸從新竹找了不少願意回台中工作的半導體人才,花了2年多的時間做研發,終於在2002年開發出最初版本的研磨墊。也因為化工廠與半導體業的文化差異,同年他另立子公司智勝科技,並在2003年獲得DRAM大廠力晶青睞,與力晶過往採用的杜邦產品一較高下。
結果,「我們的第一個產品,就幫力晶節省四成的研磨液!」智勝總經理楊偉文驕傲地說,晶片製造過程中需要利用研磨方式使其平坦化,除了研磨墊,也須搭配研磨液使用,而智勝研磨墊的特殊設計能有效減少研磨液的消耗,因此在攻下力晶後,也逐步擴大在台灣的市占率。
然而,智勝的攻城略地很快引來同業出手,在2005年遭到對手發動侵權官司。不過,朱明癸早已想到專利問題,過去除了親自到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聽課外,在智勝成立之初,團隊也聘用半導體法務,甚至後來產品開發完成,還花了上百萬元請專業人員出示專利鑑定報告,因此並不懼怕對簿公堂。最後,經過4年的纏訟,對手在2009年主動撤告。
登資本市場後 挑戰先進製程
隨著侵權爭議正式結束,頌勝領軍的智勝也很快地打進台灣最大晶圓代工廠,以及中國、新加坡晶圓廠等,並在2017年前往中國蘇州設廠,卡位中國半導體自主化商機。
「基本上我們有近兩百支產品,通過客戶認證量產。」楊偉文指出,除了傳統成熟製程,頌勝目前也打入CoWoS、SoIC先進封裝的供應鏈。
聯電處長鄭錡彪指出,一片要價上萬元的研磨墊,最早只有兩家美商能供應,後來頌勝藉著成本及反應能力快的優勢,打入聯電供應鏈,「他們甚至有環保發泡製程,不需要氯,就能做出符合歐盟環保法規的研磨墊。」
力積電協理林依亮則期待,未來頌勝若欲在先進製程占比進一步提升,需要在均勻度、微缺陷等層面,取得更大的進步。朱明癸對此則說,頌勝進軍半導體20年後,在成熟製程站穩腳步,現在登上資本市場,就是要往先進製程邁進。
頌勝除了成立創新研發中心,更耗資上億元購置與客戶同款的CMP機台,也預計進軍半導體軟墊市場,挑戰現在寡占供應此產品的日商富士紡。
楊偉文預期,「我們過去已經一步一腳印慢慢走出來,未來五年半導體事業將會快速起飛!」從網球拍到半導體先進製程耗材,朱明癸利用敏銳的直覺、大膽的投資,在削價競爭的化工產業領域,走出一條完全不一樣的路。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82期)
延伸閱讀》
譚敦慈中年喪夫,如何打造退休後源源不絕的養老金?兒子從埋怨到感謝「活到老、領到老」
怕變「下流老人」她不旅遊、不聚餐…79歲婦「窮得只剩下錢」才後悔:錯過人生我學會6個教訓
東沙環礁陷生態危機!棘冠海星大爆發如蝗災,恐2年內啃光石珊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