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連擊災情頻仍 新北研討會籲建構主動式防災體系

極端氣候日益頻繁,為強化道路災後復建與防災應變能力,新北市工務局今舉辦「道路災害復建工程技術研討會」,邀集中央部會代表、學術與工程界專家共襄盛舉,期盼透過產官學研的經驗交流,落實「新北築路、安心守護」目標。
新北市副市長陳純敬表示,面對氣候變遷導致災害規模與頻率提升,應從被動應對轉為主動預防,導入風險資料整合、災點預判與智慧監測等技術。他指出,去年山陀兒與康芮颱風重創新北北海岸與東北角,多處地區傳出邊坡滑落、道路中斷等災情,在跨局處支援與地方協力下,市府預計於今年9月前完成全部災後復建工程,復建完成度已逾八成。
他也強調,未來將強化跨區聯防與制度調整,例如災情嚴重的淡水區,可由八里區公所支援;災情較輕的樹林,也可支援其他區域;烏來、新店、石碇、坪林等山區亦採區域互助方式進行。透過區域整合與資源聯調,提升整體防救災效能。
研討會現場吸引近300位工程界專業人士與地方承辦人員與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技術處長曾鈞敏表示,道路災害不僅是「路」本身問題,更涵蓋上、下邊坡穩定、排水系統與都會區逕流等複合風險。他以去年卡努颱風為例,全台12縣市共報逾3300件復建工程,中央投入經費高達150億元,為近十年最大規模。他呼籲地方政府災後復建須講求「快、準、穩」,同時防止二次災害再度發生。
交通部公路局總工程司陳進發則以921地震與莫拉克颱風的經驗指出,重大災害下往往需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勘災、設計與預算申報,若復建尚未完成,須仰賴「防災管理」與預警機制進行補強。他指出,近年公路局已建立多條高風險路段清單,並能在颱風來臨前提早預警封閉,減少災害損失。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副總工程司蘇建隆也提到,其曾於104至108年間參與災後復建,當時蘇迪勒颱風重創新北山區,造成百餘件道路損壞案件。他坦言,目前制度以「恢復功能」為核心,災後審議時間緊迫,第一線承辦人若缺乏技術判斷與顧問支援,常導致申報與審核落差甚大,承辦人疲於奔命。他呼籲中央應強化地方基層專業判斷力,建立顧問工會支援體系,縮短災後復原時間。
新北市工務局長馮兆麟指出,兩次颱風共造成全市62起道路災害,市府完成165次現勘與補助審查,成功向中央爭取3.7億元修復經費。他表示,未來將持續透過專業對話,提升道路韌性與復建效率。
研討會由工務局總工程司楊至中率先開講,以「道路工程復建技術和方法」為題,分享新北導入全生命週期管理、災損評估與後續監控機制的經驗,期盼藉由系統化策略與智慧技術導入,強化城市整體安全。
工務局強調,此次研討會不僅是技術與經驗交流平台,更是跨部會、跨專業對話的起點,將持續促進與產業界、學界合作,共同打造更具韌性、智慧化的城市災防系統。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