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科技股帶動 美股道瓊漲431點 偕史指同創歷史新高

陸優化國債買賣 引量化寬鬆關注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財政部建立聯合工作組,並於近日召開首次正式會議。強調要不斷優化制度安排,為央行國債買賣操作提供適宜的市場環境。 路透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財政部建立聯合工作組,並於近日召開首次正式會議。強調要不斷優化制度安排,為央行國債買賣操作提供適宜的市場環境。 路透

在外界關注大陸是否端出更多經濟政策救市之際,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日在官網發布消息指,人行與財政部近日建立聯合工作組並召開了首次正式會議,強調要不斷優化制度安排,為央行國債買賣操作提供適宜的市場環境。再度引發外界對於大陸是否將啟動量化寬鬆(QE)的關注。

人行消息稱,為落實中共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的要求,人行、財政部建立聯合工作組,並於近日召開工作組首次正式會議。雙方出席人員包含人行副行長宣昌能、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以及雙方司局級官員。

消息稱,會議充分肯定前期雙方在央行國債買賣方面的緊密合作,確立了工作組運行機制,並就債券市場運行情況等議題互換了意見。「雙方一致認為央行國債買賣是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加強流動性管理的重要手段」。會議強調,下一步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加強政策協同,不斷優化相關制度安排,在規範中維護債券市場平穩發展,「為央行國債買賣操作提供適宜的市場環境」。

此前,大陸央行八月廿九日從一級交易商買入人民幣四千億元(約合新台幣一點八兆元)特別國債,如今央行、財政部兩部門再攜手成立聯合工作組,重點安排「國債買賣」相關工作,「中國版量化寬鬆」是否已經吹響?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向本報分析,大陸確實已啟動量化寬鬆政策,大陸央行八月底購入特別國債之舉便是例證。他並指,大陸今年計畫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規模達人民幣一兆元,央行嘗試操作過一次後,後續超長期特別國債應該都會透過這樣的方法來處理。

王國臣形容,不同於美國的量化寬鬆有公告操作日期與操作量,大陸的操作沒有日程表,這比他國實施的量化寬鬆政策「更凶悍」。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央行此次購入國債採取「買斷」而非逆回購的方式,王國臣指出,這某種程度等於印鈔票。當政府債務貨幣化,不僅財政紀律會出現問題,人民幣貶值壓力越來越大,還會造成通貨膨脹。「但目前大陸消費低迷,整體環境呈現通縮,民生必需品的價格已經鬆動,會不會造成比通縮更嚴峻的『停滯性通貨膨脹』要持續關注」。

市場對大陸發改委八日記者會未推出重磅措施感到失望,王國臣認為,大陸財政部本周六的記者會也「不會有太多政策驚喜」,預計是在發改委提出在今年提前下達明年二千億預算以加快建設的背景下,把專項債撥款的額度補齊。

他並指,當前大陸財政政策救經濟大概有救房地產與發消費券等兩方向,房市會以延續去年推進「保障性住房、平急兩用、城中村改造」等為主,消費領域則以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兩新」進行,「外界預期恐怕落空」。

人民幣 大陸央行 量化寬鬆

延伸閱讀

大摩:陸「十一黃金周」房市銷售表現超預期

芬蘭總統28日訪大陸將會習近平 談雙邊關係、俄烏、安全議題

雙11購物節將至!財政部關務署籲國外網購應注意輸入規定

大陸利多未若預期港滬股走低 亞股追隨美股多收高

相關新聞

陸預告放利多 股市不領情 滬股重挫6.6%

陸股前(8)日恢復交易大漲後,昨(9)日開盤回吐,大陸財政部在中午預告本周六(12日)將舉行記者會,介紹加大財政政策力度...

陸優化國債買賣 引量化寬鬆關注

在外界關注大陸是否端出更多經濟政策救市之際,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日在官網發布消息指,人行與財政部近日建立聯合工作組...

滬指跌6.6% 創四年半最大跌幅

繼周二恢復交易放量大漲後,大陸股市昨日迎來九月底這波行情以來的首次大幅回調。其中,滬指最終收跌百分之六點六,失守三三○○...

「中國妖股ETF」單日飆破116%!陸股、港股跌深反彈能維持多久?謝金河揭關鍵:別太早下定論

啤酒的泡沫:看能喝多久? 中國國慶經過一週休市,8日重新交易,開盤前,市場信心十足'因為港股在深滬股市休市期間,一度站上23000,拉大領先台股的差距。台股的永豐中國高科技50大,規模只有4.61億,每股淨值只有9.53元,7日居然衝到38.83元,單日大漲116.32%,充分顯示市場對8日開盤的中國股市的熱烈期盼。

9月物流指數回升 後市總體樂觀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8日發布數據顯示,9月份大陸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2.4%,較上月回升0.9個百分點。

陸十一假期房市 回穩跡象明顯

大陸十一假期期間,熱點城市房市活躍度明顯提升。業內專家認為,今年10月,房地產市場銷售數據預計將出現明顯增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