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丟關稅炸彈 全球剉著等…這國家領導人竟喊「很榮幸收到信」

雨具拿出來!雙北等5縣市大雨特報 一路下到晚上

第3季基金投資趨勢/股七債三 掌握逢低買進契機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保德信投信指出,第3季全球經濟將溫和成長、通貨膨脹降溫,市場展望中性偏多,拉回即可酌量加碼。在資產配置上,可配置七成在股票基金,聚焦台股高成長、全球消費及基礎建設,搭配兼具防禦與創新的醫療生化基金;三成在債券基金,鎖定受惠於企業體質仍具韌性的美國非投資等級債。

保德信投信市場策略團隊主管葉家榮表示,2025年市場波動三大因子為利率、關稅及人工智慧(AI)變現力,這三大波動因子進入第3季仍不變。雖然4月全球股債市遇亂流,但時間證明強者恆強、市場終將回歸經濟基本面,建議投資人第3季分批逢低買進。

在台股方面,PGIM保德信高成長基金可占三成。這檔基金成立於1994年,是保德信旗艦台股基金,也是國內高知名度老字號台股基金,基金團隊採紀律選股加上實地走訪,篩選台股最具成長機會的模範生,產業橫跨布局科技、製造、醫療、電商與傳產,前三大持股為台積電、智邦及廣達。保德信投信指出,雖然目前台股遇到關貿不確定性等逆風因子壓力,但從產業數據觀察,下半年經濟動能將出現先蹲後揚的態勢。

產業基金方面,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同時掌握高齡化趨勢與產業創新機會,比重可占20%。該基金精選45檔具優勢企業,聚焦重磅藥品與精準醫療,美股逾七成,投組靈活布局生技、製藥、生命科學工具與服務、醫療保健設備與用品等次產業。特別是這檔基金從2002年成立以來,江宜虔一直擔任經理人到現在,是長青基金及經理人的最佳典範。

保德信投信指出,根據FactSet數據,2025年醫療產業預估獲利成長率達14.5%,高於S&P 500指數的9%。從評價面看,目前醫療產業預估本益比為16倍,低於S&P500指數的22倍、科技產業的27倍,反映醫療產業面對政策風險,不僅能維持良好獲利能力與基本面,也具有中長期上漲潛力。

PGIM保德信全球基礎建設基金可占10%。這檔基金布局四大基礎建設,綜合考量企業市值、現金流、股利率及成長性等,精選高品質標的;產業分布以公用事業股占五成最多,其次工業股27.6%、能源股13.2%;區域以成熟國家為主,包括北美近五成、歐洲四成,搭配潛力新興國家,全方位掌握各地基建商機。

PGIM保德信全球消費商機基金可占10%,這是在全球消費浪潮中淘金,囊括新舊商機,同時布局非核心消費、核心消費與通訊服務類股,攻守兼備,靈活掌握市場輪動機會,且特別廣納AI帶動的消費商機,進軍大消費趨勢前緣。目前基金以互動媒體服務股占17.2%最多,其次為核心消費經銷零售股的10.9%。

債券方面,PGIM保德信美元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選券著重品質與投資潛力,目前平均信評為BB-,不會為了過度追求收益而重壓CCC部位。目前基金以非核心消費債占22.8%最多,其次是金融債的12.9%、通訊債的10%。如果選擇新台幣月配息級別,今年來的年化配息率介於8.12~8.75%。(系列完)

延伸閱讀

不甩關稅政策 台股尾盤收高 科技股領漲 聯發科漲85元 台積電收1090元

009804配息一舉搶眼!台股ETF 7月配息亮點大公開…居台股之冠

關稅變數未除 台股下挫逾百點拉回 台積電最低探1065元

川普關稅震撼彈…台股小跌66點「基本麵」話題洗版 金管會:緊盯局勢不排除因應

相關新聞

美股基金下半年有戲 六檔近一個月報酬率逾5% 建議逢低布局

儘管川普關稅政策持續對市場造成干擾,多數外資分析師仍看好科技產業前景,並上調多家晶片廠目標價。法人指出,美股第2季漲幅已大,短線波動可能加劇,但下半年在美國減稅與聯準會降息等利多帶動下,市場仍有望再創新高,建議投資人可逢低布局相關基金。

川普敲響新一輪關稅戰如何富貴險中求? 投資人可留意「這幾類」資產

關稅問題懸而未決,法人認為,若股市出現震盪,反而是提供良好的進場時機,可留意台股及美股相關ETF,債市則優先看好投資等級債券ETF;亦或是透過多重資產基金,讓經理人主動操作因應詭譎市況。

第3季基金投資趨勢/股七債三 掌握逢低買進契機

保德信投信指出,第3季全球經濟將溫和成長、通貨膨脹降溫,市場展望中性偏多,拉回即可酌量加碼。在資產配置上,可配置七成在股...

台股平衡基金可攻可守 投信:多元配置 應對行情變化

抵禦川普關稅海嘯,台股平衡型基金發揮攻守兼備特性,近期表現勝大盤。投信表示,關稅名單公布的不確定性仍可能為行情帶來波動,...

AI產業動能強 投資主軸

近期美股S&P 500指數、NASDAQ指數頻頻創下歷史高點。法人表示,在美股經濟數據表現向好、貿易戰擔憂獲舒緩下,投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