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減將領破功 蔡賴將官愈來愈多

國軍長期被批評,與其他國家相比,將軍比率偏高。國防部一九九○年代後期推動「精實案」裁軍,後續「精進案」與「精粹案」,持續削減將領員額。然而,蔡政府上任後,九年來將官數量再度上升,其中,中將漲幅超過一成。目前共有將官三○八人,比馬政府時期多十六人,未來還要繼續增加。
馬政府後期的二○一五年,上將、中將、少將,各有七人、五十一人、二百卅四人,總共二九二人;今年則為上將七人、中將五十七人、少將二四四人,總共三○八人,占全軍人數將近千分之二。相較周邊國家,日本自衛隊編制約廿五萬,現有將領近二五○人,比率是我國一半。韓國將軍比率稍高於日本,新加坡約為日本的一半。
將官增加 軍官整體數量衰退
比較二○一五年與二○二五年的預算員額,可發現國軍將官人數增加之餘,軍官整體數字卻衰退:上校增編八十八員,中校至中尉都下降,共減一七八四員。
近年復編的將領職缺,包括憲兵二○三、二○四指揮部指揮官,以及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長、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長、花蓮總醫院長、國防醫學院預防醫所長,由上校提升為少將;空軍作戰指揮部,正副主官原分別為中將、少將,增編一位中將副指揮官,成為「二中一少」。
海軍航空兵力原包括定翼機與直升機,後來定翼機改撥空軍,主官由少將降為上校,近日重回少將,仍只管直升機。蔡政府將各軍種通信單位併入國防部資電指揮部,更名為資通電軍指揮部,主官升為中將。幾年下來發現,部隊通信從軍種抽離,造成嚴重指揮管理問題,因此重新「編配」回軍種;資通電軍指揮部管轄範圍,與過去資電指揮部無異,但主官保持中將。
海軍擴編岸置反艦飛彈部隊,未來將編成濱海作戰指揮部,主官預計比照艦隊指揮部,派任中將。蔡政府一上任便打破扁馬慣例,以現役上將代替政務官出任副部長。歷任李喜明、蒲澤春、沈一鳴、張哲平等四位上將,現任柏鴻輝是唯一政務官副部長,未來若再派現役軍人繼任,上將數就增為八。
前立委林郁方指出,以色列全軍只有參謀總長一位中將,相較之下,國軍的比率的確偏高,尤其中上將更是如此。他認為,要增加從軍誘因與幹部向心力,治本之道應是提升待遇與尊嚴,而非封更多將軍;將官人數太多,地位自然貶值。
但林郁方也表示,如今的規模,是長時間所造成,不可能短時間巨幅裁減,否則衝擊會太大;較有建設性的作法,是鼓勵學術界對軍隊架構、文化進行研究,透過社會力量協助國軍改造。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